5月1日,以“广交新科技,共享十五运”为主题的广交会行业趋势论坛——2025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圆桌对话活动暨超级品牌互动日在广交会堂举行。本次活动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新闻广电宣传部、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协办。
68年来,广交会始终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风向标,在中国体育产业的全球化征程中,为众多体育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搭建起全新的“高速通道”,释放体育产业全球化发展新动能。今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办,意义重大。此次活动借助广交会这一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聚焦体育产业的前沿领域,汇聚政产学研多方共同探讨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助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新闻广电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在致辞时表示,体育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重塑体育制造、赛事服务、全民健身等全产业的链条。乘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东风,广交会期间举办此次活动,正当其时、意义深远。当前,十五运会的筹备正大力推进赛区信息化、场馆智慧化建设,力争打造成一场具有鲜明“科技范”的全民体育盛事,也借此契机用科技和创意讲好全运故事、广州故事、粤港澳大湾区故事。
数字化是体育产业发展新趋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我国体育产业正加速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36741亿元,增加值为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15%,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
“数字体育作为消费经济和数字经济结合的新领域,正在迎来创新创业的黄金窗口期。”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与数字体育学院院长王晓东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数字体育是数字技术与传统体育相结合催生的产物,是IT、通信、互联网技术手段,以及数字游戏和数字媒体形式,同体育锻炼、竞技健身、互动娱乐的完美结合。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广州科技基础雄厚,始终走在体育产业开放创新前沿。广州体育产业总规模连续三年超过2000亿元,2024年广州体育的消费总规模达到了631.25亿元,成功入围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广州体育制造业集群的强力支撑,以及体育企业数字化、创新化的探索。
双鱼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024年巴黎奥运会,双鱼体育作为乒乓球独家供应商,为赛事提供了智能化发球装置和乒乓球器材。除智能装备外,双鱼体育也在向赛事运营方向转型。广州双鱼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光斌主旨演讲时介绍,2025年2月举办的乒乓球亚洲杯,双鱼是比赛的器材供应商和组织运营单位,赛事累计接待观众超15万人次,赛事经济拉动达3.2亿元,带动城市品牌营销价值超过10亿元。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体育产业,珠江文体作为广州本土的场馆运营企业,正在全力打造智慧服务生态。广州珠江体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体育馆分公司、汕头公司总经理彭小键主旨演讲时介绍,珠江文体在十五运会场馆广州体育馆等改造项目中,引入了3D闸机、AR导览,实现“一屏统管”,并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智能温控、水质监测等设备,降低能耗30%,助力场馆智慧化运营。
在现场展示环节,广东修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器狗吸引了在场嘉宾的注意,它可以灵活进行行走、上下楼梯等动作。当前,机器狗已应用到体育产业中,在各类赛事中承担负重运输工作。此外,广州视鹏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外骨骼机器人如何帮助用户行走、运动。据了解,这款机器人搭载了AI自适应算法,能通过分析使用者的行走步态、步频、角度等参数,匹配出最适应使用者的行走模式,辅助用户进行运动。
体育赛事也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办,这是香港和澳门首次参与承办全运会这一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数字会展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罗秋菊在主旨演讲时提到,“体育+”能激活经济动能,应将赛事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十五运会由粤港澳三地举办,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和关键性,应当考虑如何从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情感链接等方面赋能城市经济发展。
“十五运会承载着展示粤港澳三地体育事业协同发展成果、推动多领域深度融合的重要使命。”花样游泳世界冠军陈晓君在现场分享环节表示,十五运会不仅将成为一场体育盛会,同时也将成为激励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追求健康生活的新起点。
办好“科技感”十五运
在“从制造到智造,广东体育产业升级向前”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多位嘉宾围绕广东体育产业升级、打造“科技感”十五运会,以及借“城市合伙人”推动广州城市发展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体育+’是长期战略。”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淳林认为,“体育+文旅”、“体育+艺术”、“体育+科技”、“体育+历史”等“体育+”新形式,均可以利用智能化手段来进行赋能和传播,例如通过VR、AR、XR等技术突破,从视觉智能、语音智能到空间智能,让用户有沉浸式的体验感。十五运会则是打造“人工智能+场景数字化”标杆的良好契机。
4月26日,天河体育中心智慧体育照明系统焕新升级首次面向市民启用,进一步点燃“全民全运”热情。广东北斗星体育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向丽表示,作为显示屏和照明产品的提供商,企业解决传统照明下的视觉干扰难题,既满足体育健儿对竞技的要求,又让电视转播画面呈现最佳质感,同时还可以配合音乐打造灯光秀,让观众有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广州华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喻勇认为,企业应该通过科技手段给予体育场馆新面貌,同时也应基于数据分析与技术升级,让游客感受到广州的接待能力。据了解,该公司已为广州体育馆新设了语音引导、智能导航、无障碍信息查询等无障碍智能设备。
广东修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阳志勇表示,助力打造科技感的全运会,让机器人、机器狗运送铁饼、链球和标枪等是一个方向。同时,在机场、高铁站等地点投放科技产品,可以赋能全运会期间的文化旅游活动,提升赛事的科技氛围。
全运效应不仅应在赛时,更重要的是赛后。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与政府事务总监陈驹嵘介绍,借助赛事不仅呈现科技企业发展成果,也让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焕发科技之都的活力,希望科技成果可以实现从示范到商业化的规模落地,再到大范围的推广,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科技力量。据了解,该企业的无人环卫机器人已经在十五运会体育场馆和周边区域进行环卫保洁工作。
借十五运会契机,广州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旨在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企业、机构及个人共同参与广州的城市发展。
“作为城市合伙人,要为体育赛事做服务,也要长期为广州城市发展有所贡献。”广州建廷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再荣表示,公司当前不仅是体育赛事临设供应商,也关注“体育+文旅”、“体育+活动”带来的全新发展机遇,促进文体旅消费,推动广州城市发展。
“十五运会的影响力是吸引广大群众关注体育,拓展体育与旅游消费空间与消费升级的关键要素。”华铁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延群表示,为进一步扩大十五运会的影响力,华铁传媒将与中国复兴号高铁共同打造十五运会冠名专列“一路生花号”,展示湾区特色、体现岭南风格、彰显全运活力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