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2024北京城市更新白皮书》及《城市更新——北京实践与探索》发布会在首开首院文化金融产业园举办。作为北京市连续三年发布的年度城市更新领域权威报告,白皮书系统记录了北京城市更新的发展脉络与阶段性成就。
城市更新是超大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2024年,北京城市更新项目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4亿元,同比增长66.8%,其中产业类项目投资占比近六成;若计入城中村改造,总投资规模达1500亿元。2025年,北京城市更新将强化体检与更新联动,在城市更新中落实“好房子”等理念做法,并将财政奖励资金提升至20亿元,进一步激发市场参与活力。
去年北京城市更新固定投资同比增长近七成
2024年是北京城市更新全面提速的攻坚之年,北京持续建立健全《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政策体系,围绕规划土地、市场主体、片区统筹、资金和审批等关键问题,不断完善丰富政策工具箱,切实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据白皮书显示,2024年,北京城市更新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73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6.8%,其中设施类、产业类项目投资占比近6成。全年城市更新财政预算支出为85.3亿元,保障了平房申请式退租、老旧小区改造和危旧楼拆除重建等民生类项目的顺利完成。楼宇类、商圈类、园区类等各类更新成果亮点众多。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城市工作办常务副主任王灏在致辞时表示,2024年城市更新项目数量大增,如果把城中村改造投资加入统计,规模接近1500亿元;累计发放财政奖励资金总额8亿元。2024年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1500万平方米,平房申请式退租签约率超90%。城市更新在拉动投资的同时,提供了重要的产业空间,大红门低效楼宇、金隅兴发产业园等引入独角兽企业、高精尖产业,实现“腾笼换鸟”,激活产业新动能。
白皮书在汇总2024年城市更新主要成效时也提到,核心区坚持老城不能再拆和整体保护更新,中轴线成为保护性更新的典范。中心城区注重疏解腾退空间的再利用和产业提质升级,朝阳区欧尚建材城转型为集甲级办公楼、商业、艺术、科技为一体的保利广场,海淀区五棵松区域打造跨界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丰台区原大红门服装商贸城转型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城市副中心遵循“老城双修”要求,云景里老旧小区实施内外设施同步更新,打造完整社区样板。
截至2024年底,北京城市更新累计入库项目约2400余项,追踪示范项目306个。其中,2024年重点滚动推进示范项目177个。
创新和立法同步,今年力争突破商业用地续期问题
2025年,北京城市更新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呈现出新的形势与挑战。
对于2025年北京城市更新工作,王灏提到,体检和更新结合,基于体检结果科学制定规划,强化统筹融合;项目和问题并重,以示范项目带动,聚焦国企用地提质、老旧厂房加层、土地续期等痛点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优化审批流程,打通项目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此外,在城市更新中落实“好房子”等理念做法,比如在危旧楼拆除重建中试点开敞空间等,让市场主体将依赖政府变为依靠政策,更敢于、更愿意投入到城市更新中来。
此外,北京城市更新加强统筹和协调并行,强化市级统筹与区级责任,建立问题解决机制,开展案例创新;在资金和主体协同上,研发金融产品,推广经营权抵押贷款,加大财政奖励力度至20亿元,鼓励多方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北京的城市更新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划拨工业用地出让、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危旧楼拆除重建、经营权抵押贷款、成立联盟组织……这些创新的政策措施,都进行了固化推广。今年,国家层面对城市更新又提出了新要求,城中村改造也纳入其中。为此,北京一方面继续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力争在商业用地续期、建筑规模转移等方面有所突破,另一方面要启动《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实施评估与修改调研,为政策创新提供法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