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战局愈演愈烈。在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天,饿了么放大招。
4月30日上午,饿了么宣布加大平台补贴力度,正式启动“饿补超百亿”大促:即日起,通过一系列惊喜活动,为消费者持续提供优惠。
在首批超百亿元补贴上线后,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用户实测反馈。微博话题“饿了么害我一天三杯奶茶”登上热搜榜单,评论区中“没有人能拒绝3块钱的奶茶”“小小奶茶个位数拿下”等晒单内容引发热议,部分消费者坦言“补贴力度比预想更直接”。
不打口水仗,饿了么超百亿补贴强势入局
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如此大力度的活动,饿了么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
近期,外卖行业因京东的强势入局而风云再起,京东与美团已经从从市场争夺延伸到舆论交锋,双方在补贴策略、商家政策、骑手权益等多个维度展开激烈较量。饿了么的强势入局,为这场本已白热化的竞争揭开了新一轮的序幕。
眼下,外卖市场的较量已经从单纯的价格战升级为服务、品质、技术创新等多维度的综合竞争。五一假期作为消费高峰期,是各大外卖平台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时间点,饿了么提前布局,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和锁定大量用户,还能在假期期间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市场地位。
此外,外卖行业夏季订单高峰与饿了么的补贴周期形成双重叠加效应。这种将人工补贴与自然需求高峰相结合的打法,很有机会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增长动能,为后续增长提供更强的持续性支撑。这方面,饿了么也早有经验,在2024年夏天,饿了么就凭借在奥运赛事期间的“免单”+“开心运动会”的活动,激发了超2.5亿人次参与“开心运动会”互动,让奥运观赛的“泼天流量”变“生意留量”,带来平台诸多商家品牌实现超100%的突破性增长。
眼下,舆论热度尚未完全消散,饿了么以"饿补超百亿"的务实策略直接切入市场,也将竞争焦点重新拉回到用户体验和履约能力这一本质层面。
不打口水是饿了么的态度,也是其对外卖竞争本质的思考。此前在4月18日,饿了么就在官微上宣布“不打口水仗,只送口味虾”。
在外卖领域,流量获取仅是第一步,如何将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订单增长更为关键。平台需要具备强大的即时配送基础设施和精细化的供需匹配能力,才能将用户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业务增长。

补贴是起点,而履约与服务才是留存用户的关键。
饿了么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依靠多年积累的配送网络建设和运营经验,一方面,饿了么完善的配送体系能够保障运力稳定,另一方面,基于超算平台的供需匹配算法,则能有效提升商户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最终实现流量价值的最大化变现。饿了么通过“饿补超百亿”大促,不仅是在价格上给予用户实惠,更是在服务体验和品质保障上做出承诺。
饿了么蓄力即时零售,为阿里赢得关键牌
不仅是外卖,饿了么积累多年的配送履约能力正在为阿里在即时零售的战局中赢得一张重要的牌。
京东下场做外卖,将即时零售拉入了大众视野,从生鲜果蔬到日用百货,甚至是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商品类别被纳入即时零售的范畴之中。
从送餐饮到送万物,眼下,外卖的延伸战场——即时零售,正在迎来更多参与者,不论是送外卖的京东,和做零售的美团都虎视眈眈,阿里若想在这块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饿了么的即时配送基础设施就是其手中的关键王牌。
随着消费者“即想即得”的需求升级,所有与即时履约相关的商业形态正在被拉到同一片战场——外卖平台向上整合商品供应链,电商巨头向下穿透最后一公里配送,最终在即时零售的战场上短兵相接。这一趋势不仅要求平台拥有强大的商品供应链整合能力,更对物流效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目前,淘宝和饿了么已经宣布即时零售上通力合作。4月30日,淘宝宣布“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需求侧,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对消费者共同补贴,规模超过百亿;供给侧,包括餐饮外卖在内的饿了么供给也与淘宝闪购全面打通。
饿了么资深副总裁、同城零售业务负责人胡秋根表示,饿了么将继续战略投入即时零售、坚定与生态共赢共进,坚决不与商家在供应链上争利。身处阿里巴巴生态体系中,饿了么将与淘宝、支付宝、高德等多端共振聚力,突破即时零售时间和空间履约限制,以更好帮助商家服务好消费者,铸造“时空”场景经营新范式。
通过多年在外卖领域的深耕细作,饿了么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配送管理系统,包括智能调度算法、灵活的配送队伍以及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这些能力使得饿了么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精准匹配供需,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即时配送服务。在即时零售场景下,这些优势将被进一步放大,帮助阿里迅速抢占市场先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即时消费需求。
此前,饿了么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坚定“1+2”长期战略,其中“1”代表饿了么要做健康增长、更懂消费者的到家餐饮平台,“2”则代表专注建设好“符合饿了么特色的即时零售”以及“面向市场价值延展的即时物流网络”两个新赛道。
此次,对于饿了么而言,与淘宝的强强联合,不仅将巩固饿了么在餐饮外卖领域的地位,更将推动即时零售这一新的增长曲线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