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深圳报道
随着2024年年报正式收官,深市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揭晓。
2024年,深市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82万亿元,“十四五”规划以来复合增长率达到8.55%;合计实现净利润8064.47亿元。
1585家公司收入增长,占比55.30%;2064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2.02%;134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改善,占比46.93%。
其中,实体类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69.49亿元,“十四五”规划以来复合增长率达到9.48%;平均净利润2.82亿元;平均EBITDA 8.10亿元,“十四五”规划以来复合增长率达到7.17%,展现出实体经济稳固的“基本盘”。
龙头公司发挥“压舱石”作用
分板块来看,深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78万亿元,占深市上市公司80.64%;合计实现净利润5989.59亿元,占深市上市公司74.27%。其中,32家主板公司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
创业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03万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2074.88亿元;36.31%的公司连续两年实现收入正增长,19.54%的公司连续两年实现净利润正增长;31.10%的公司连续两年研发强度超5%。
据了解,创业板上,930家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企业,占比约67.34%;1231家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约89.14%。
近年来,深交所涌现了一批颇具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他们通过过硬的“实力”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了稳定的业绩增长,有效发挥了市场“压舱石”的作用。
综合来看,深市千亿市值公司合计36家,合计市值占深市25.49%,资产占深市33.77%。2024 年,这些龙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56万亿元,同比增长7.76%;合计实现净利润4858.02亿元,同比增长18.24%,其营业收入占深市总体的21.93%,净利润占深市总体的60.21%。
其中,万亿市值科技公司代表有比亚迪、宁德时代,前者2024 年实现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34%,蝉联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和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后者 2024年实现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15.01%,其锂离子电池销量475GWh,同比增长21.79%,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381GWh,同比增长18.85%;储能电池系统销量93GWh,同比增长34.32%。
研发总投入超7600亿元
在经营稳步发展的背后,是企业数十年如一日对创新的坚持。
近年来,深市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持续攀升——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超过7,600亿元。410家公司(占比14.27%)研发强度超过10%;119家公司(占比4.14%)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如比亚迪、中兴通讯、宁德时代等16家公司近两年累计投入均超100亿元。
战略性新兴行业持续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研发投入分别为435.74亿元、1,143.07亿元和404.34亿元,分别同比增加5.36%、16.77%和8.75%。
以宁德时代、京东方、中兴通讯、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为代表的数十家深市公司有效专利总数超万件。如宁德时代首次进入WIPO全球PCT专利申请前五;京东方连续7年跻身IFI美国专利授权排行榜前二十,连续9年进入WIPO全球PCT专利申请前十;中兴通讯持续向ETSI披露5G标准必要专利,有效家族数量稳居全球前五。
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与技术创新中大显身手,2024年,深市民营企业研发人员合计超10万人,占比超七成,研发投入合计5287.77亿元,同比增长4.12%。
同期,民营企业还积极运用股权激励工具,发挥长效激励作用。约200家民营企业推出股权激励方案或员工持股计划,规模超20万股。
“三大领域”实现跨越性突破
分行业来看,深交所三大重点行业均实现跨越式突破。
先进制造领域,深市共有514家上市公司,市值达5.56万亿元,数量、市值占比分别17.90%和16.85%,营业收入超2.8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3.88%。其中电子元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人工智能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速均超100%,增长动力强劲。
数字经济领域,深市共有493家上市公司,市值达6.89万亿元,数量、市值占比分别17.17%和20.88%,营业收入超2.6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4%。
2024年,半导体行业逐步进入周期上行阶段,在行业去库存逐步到位,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行业需求拉动以及消费电子产品政策利好的共同作用下,芯片市场需求逐渐回暖。芯片领域实现收入3621.47亿元,同比增长19.84%,净利润252.19亿元,同比增长33.48%。
绿色低碳领域,深市共有352家上市公司,市值达6.37万亿元,数量、市值占比分别12.26%和19.33%,营业收入超3.8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7%。
作为深市优势产业,新能源产业链持续保持高景气,新能源汽车行业(整车)实现营业收入9491.12亿元,实现净利润484.07亿元,同比增长24.35%、15.77%。水电产业、核电产业等其他绿色能源行业利润同样有所增长。
“新三样”持续走俏海外
分市场来看,2024年,深市2007家公司实现海外收入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2%。立讯精密、比亚迪、美的集团、潍柴动力、宁德时代5家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分别实现海外收入2354.67亿元、2218.85亿元、1690.34亿元、1197.74亿元、1103.36亿元。
出口导向型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2024年营业收入合计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净利润合计1229.96亿元,同比增长26.36%。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多个行业营收、净利双增长。
“新三样”持续走俏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整车)方面,比亚迪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海外累计销售41.72万辆,同比增长71.8%。
锂电池方面,宁德时代2024年锂离子电池销量475GWh,同比增长21.79%,连续8年动力电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37.9%;储能电池出货量连续4年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场占有率36.5%。
光伏方面,阳光电源2024 年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147GW,蝉联全球第一,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力发电站超5400万千瓦。
在AI技术发展、以旧换新政策等的推动下,国内需求也持续回暖。2024年深市大消费行业合计营收56831.01亿元,同比增长3.75%,净利润3264.57亿元,同比增长17.62%。其中503家公司实现盈利,其中汽车、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行业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1.85%、5.78%、4.27%,消费业平稳向好。
据统计,内销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家电行业2024年国内需求进一步释放,深市家电公司合计实现内销收入6466.26亿元;AI、消费电子新品带动需求端复苏,电子和通信行业公司业绩增势强劲。相关公司合计实现内销收入11162.27亿元,同比增长10.97%。
农林牧渔行业盈利能力也明显改善。2024年深市农林牧渔行业公司整体实现净利润404.30亿元,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海大集团等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公司表现亮眼。
分红持续性、稳定性明显提升
近年来,随着政策引导、企业自主意识提高等,深市上市公司持续强化投资回报,分红、回购持续性和稳定性明显加强。
2024年,452家深市白马股、权重股、龙头股公司制定并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覆盖57%深证成指公司、86%创业板指公司。相关公司明确表示将落实推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通过稳健经营和持续分红等举措,持续提升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475家深市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76家长期破净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
综合年报数据来看,2024年度,2443家深市上市公司累计分红5753亿元,分红家数同比增长32%,分红金额同比增长36%,均创新高。
502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中期分红(含特别分红)方案,家数同比增长318%,分红总额1055亿元,同比增长264%。
6家公司派现100亿元以上,90家公司派现10亿元以上。如五粮液2024年中期派现100亿元,全年派现281亿元;格力电器2024年中期派现55亿元,全年派现187亿元;龙佰集团2024年积极践行一年多次分红,全年派现21亿元,近三年平均股息率5.56%;冀中能源近三年分红总额64亿元,平均股息率达14.13%;富森美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25亿元,股息率达8.58%。
同时,深市企业还回购增持,“真金白银”为市场注入“强心剂”。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768单,同比增长121%;金额上限1003.39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15家公司计划回购金额上限超10亿元。如顺丰控股累计回购17.58亿元,占公司总股本1.00%;九安医疗累计回购11.80亿元,占公司总股本5.96%;凯莱英累计回购10.00亿元,占公司总股本3.62%。
2024年度,深市共有287家上市公司发布大股东、董监高增持计划,累计增持上限金额达292.05亿元。如荣盛石化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增持17亿元,占公司总股本1.70%;东方盛虹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增持公司股份10亿元,占公司总股本1.10%;云南白药第一大股东累计增持10亿元,占公司总股本1.00%。
值得一提的是,国企是积极提升回报的“排头兵”,2024年,432家国企实施分红,占比65.85%,分红总额1945.88亿元,同比增长23.42%;64家国企实施了147.09亿元的股票回购,家数及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66.67%、64.38%;77家国企实施了139.52亿元的股份增持,家数及金额分别同比增长234.78%、10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