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01 08:08:20 股吧网页版
上海科学家再登《细胞》:首次发现大脑“排污网络”发育调控的秘密
来源:上观新闻

  上海科学家首次发现脑膜淋巴系统发育的大脑调控机制。4月30日深夜,国际顶尖科学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杜久林研究组的最新成果,该研究突破了传统脑膜淋巴发育的理论框架,发现了“神经-胶质-成纤维细胞-淋巴”动态调控轴,为神经-免疫系统互作研究领域提供了新认知。

  1787年,意大利解剖学家首次描述了人脑膜淋巴系统。直到2015年,科学家才系统研究了脑膜淋巴系统的结构与相关功能。近十年研究表明,脑膜淋巴系统作为大脑的“排污网络”,通过清除代谢废物、运输免疫细胞等维持大脑内稳态。然而,其发育调控机制一直是个谜。

  研究团队充分利用脊椎动物斑马鱼在体长时间成像的优势,结合多种基因操作、神经活动调控等手段,发现上调大脑神经活动(如视觉诱发等)显著增强位于软脑膜muLEC的发育,抑制神经活动(如视觉剥夺等)则导致muLEC发育受损。

  研究发现,神经活动通过特定胶质细胞亚群——slc6a11b+辐射状星形胶质细胞(RA)动态调控关键因子Vegfc的表达,并在脑膜ccbe1+成纤维细胞跨组织协作下,精密控制脑膜淋巴内皮细胞(muLEC)的发育模式。

  该工作表明,大脑不仅是神经信息处理中心,也是自身微环境的“协调者”。神经活动通过特定的胶质细胞亚群动态调节脑膜淋巴内皮的发育,揭示了一条全新的“”神经-胶质-成纤维细胞-淋巴“”调控轴,解释了大脑如何根据功能需求动态调节其淋巴网络构建,为研究脑-免疫互作提供了新框架。

  同时,该发现也诠释了脑膜淋巴系统只定位于脑膜而不侵入脑实质的原因所在。未来,干预这一调控网络可为了解脑膜淋巴系统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中的作用提供新视角,并为研发潜在的干预手段提供新途径。

  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杜久林研究员和李佳副研究员、瑞金医院尚寒冰主任医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李佳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瑞金医院刘明剑和华山医院杜文杰为共同第一作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