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受多重因素影响,银行理财规模较年初有所回落。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9.14万亿元,较年初下降约8100亿元。
在存款利率下行和理财收益回暖的背景下,银行理财的吸引力持续受到关注。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存款回流,4月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呈现增长态势。
债券市场调整传导至理财端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共有215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产品共4.06万只,同比增长0.67%;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同比增长9.41%。其中,理财公司存续产品2.56万只,存续规模25.74万亿元,同比增长15.06%,占全市场的比例达88.33%。
对比年初,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下降约8100亿元,其中,理财公司规模环比减少约5700亿元。
作为居民财富管理的“压舱石”,银行理财规模的阶段性回调引发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回落主要是受债市阶段性调整以及季末理财回表等因素的影响。
《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8.3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97.22%。
债市的调整对固收类理财造成冲击。年初,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债券市场呈现“抢跑”行情,推动利率快速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1.6%。2月至3月,受降息预期延后、股债资金分流及机构季末抛售等因素影响,收益率反弹至1.8%附近,波动幅度超20个基点。市场波动直接传导至理财端,部分固收类产品净值出现回撤,引发投资者阶段性赎回。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资金回流为表内存款或短期产品,也是理财规模在季末快速减少的原因之一。
“存款搬家”或促进规模增长
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地方性商业银行相继加入调降行列。中长期限存款利率降幅在10BP至50BP不等,不少银行的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纷纷跌破2%,正式迈入“1”时代。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理财收益率有所回升。国信证券报告显示,2025年3月,银行理财规模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56%,回升明显。
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的吸引力有所提升,随着存款回流理财市场,银行理财4月的规模有望呈现增长态势。
《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理财投资者数量维持增长态势。截至一季度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6亿个,同比增长6.73%。一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060亿元。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20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40亿元。
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市场利率环境逐步趋稳的背景下,理财收益回暖进一步强化了居民财富管理的信心。业内人士认为,若2025年经济持续复苏、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银行理财仍将是资金流入的重要渠道。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银行理财市场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需要保持理性和谨慎。要充分了解理财产品的特点、风险和收益情况,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资产,不要盲目跟风投资。同时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