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01 03:55:09 股吧网页版
【新华解读】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再添动力 气候准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4月30日电(记者董道勇)财政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30日联合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专家表示,作为我国首个聚焦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具体准则,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引导企业将气候因素融入企业治理架构、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等核心流程,有助于企业向利益相关方展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行动,提升企业气候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提升气候信息利用效率

  记者注意到,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共六章47条,包括总则、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管理以及指标和目标等章节,规定了气候准则制定的依据和目的,阐明了准则的披露目标,明确了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要素和框架等。

  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表示,作为我国首个聚焦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具体准则,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将为后续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等其他领域具体准则的制定与完善提供重要借鉴和基础框架。

  “以基本准则为底座、具体准则为支柱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框架形态已经逐渐呈现。”刘轶芳说,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在制定目的、披露目标、体例结构、相关术语概念及基本技术要求上与基本准则保持了高度一致,确保了整个准则体系的内在统一性和连贯性,还为后续其他具体准则制定提供了借鉴。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晓亮认为,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侧重于将可持续信息披露与企业生产经营与投资决策进行有机融合,与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等相关工作,共同构建起从高质量信息披露到高水平信息应用的完整制度体系,提高气候信息利用效率。

  中国经济信息社信用风险首席分析师萨爽分析,气候信息披露将提升证券市场公开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对形成有效证券市场具有促进作用。“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在制定目的、披露目标、体例结构、相关术语概念及基本技术要求上与基本准则保持了高度一致,同时也体现了以我为主的中国特色,以及对国际准则有益经验的积极借鉴。”萨爽说。

  构建“减排受益”的气候激励机制

  记者注意到,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在内容上对重要但披露难度相对较高的信息,做出了全面科学的规定。但在实施方面,充分考虑我国企业实际披露能力和发展阶段,沿用基本准则的安排,暂不强制要求企业披露上述高难度信息,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愿实施。

  “准则制定与实施分开,体现灵活性、兼具操作柔性。”刘轶芳说,这种灵活的实施策略,有助于避免企业因准则实施而面临过大的短期压力,确保准则能够平稳落地,同时也为企业长远发展和能力提升预留了空间。

  李晓亮认为,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通过引导企业积极披露气候信息、提升气候治理能力,可助力优质企业获得绿色金融溢价和市场溢价,形成“以透明换信任、以行动赢资源”的机制,加速形成政府监管、市场选择、企业行动、公众参与的气候社会共治格局,让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企业成为“受益者”,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刘轶芳还提到,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既强调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信息,也涵盖可持续影响信息,使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企业与气候之间的复杂关系。

  “通过关注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各类影响,该准则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身行为对环境和社会的全面效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而推动企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贡献力量。”刘轶芳说。

  提升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性和主动性

  专家表示,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助于企业向利益相关方展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行动,提升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刘轶芳表示,在微观层面,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有助于推动企业气候议题、可持续信息披露向着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更加可比的方向发展,有助于企业向利益相关方展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行动,提升企业对气候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通过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有效交流关键气候信息,既倒逼提升企业气候信息披露质量,又督促企业主动提升气候治理能力,通过有效管控气候风险、提升企业气候韧性,进而提高经营发展质量,提升企业信誉和形象,让企业通过披露收获‘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收益。”李晓亮认为,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提供了定量化、规范化、可操作的管理工具,有助于构建“披露—反馈—提升”良性循环。

  此外,财政部在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中还提出,因考虑到气候准则在不同行业应用存在诸多差异,已着手开展了电力、钢铁、煤炭、石油、化肥、铝、氢、水泥、汽车等9个行业应用指南的制定工作,拟在气候准则出台后适时发布,为特定行业应用基本准则和气候准则提供指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