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福州4月30日电(记者刘玉龙、李唐宁、王腾)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融合创新,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30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智慧能源分论坛上,来自能源行业政产学研用的多方人士聚焦能源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战略路径,深度解析人工智能技术与能源革命的融合创新、赋能增效,为数字中国建设与“双碳”目标协同落地凝聚智慧、深化协作、擘画蓝图。
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出席论坛并致辞,倡议社会各界要深化协同合作,强化数智技术与能源电力深度融合,深入挖掘能源数据价值,纵深推进“数据要素×”行动,共同推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打造数字基建共享新生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共同发展,服务能源数字经济发展。
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与会嘉宾围绕“数智启新航,能源谱新篇”这一主题,研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能源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共同探索实践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惠民表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由深度学习驱动的人工智能变革正在进一步加速这个进程。他认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强大助手,计算机应用无止境,数字技术发展无止境,社会进步无止境,只有加强原始创新,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梅宏指出,数字化变革是大势所趋,其核心驱动力是互联网及其延伸所带来的人机物广泛连接,数据要素化将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表征,工业互联网是重塑工业生产制造与服务体系,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智慧能源发展面临底座安全、数据安全、防护安全、供应链安全等诸多挑战。”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谢庆林看来,数智技术是推进智慧能源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要以新能源为主体,以数智技术为驱动,以自主安全为基石,重构能源供给模式,实现更智慧、更安全、更低碳。中国电子将进一步联合能源企业、网信企业等主体,加速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推广与应用,赋能能源行业转型升级,为智慧能源建设提供自主安全、坚实可靠的数智技术支撑保障。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崔鹏表示,灵活性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核心议题。但当前人工智能存在不可泛化、不可解释、不可回溯的三大技术落地困境,将因果通用大模型引入机器学习是突破当前人工智能局限性的根本途径。
当天,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电力“人工智能+”》白皮书。据介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统筹开展“人工智能+”顶层设计,打造以光明电力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应用体系,推动能源电力智能化转型升级。光明电力大模型作为国内首个千亿级多模态电力行业大模型,具备电力知识记忆理解、多模态融合分析、业务逻辑推理、基础数值计算、内容辅助生成等专业能力,已在规划建设、电网运行、设备管理、作业管控、客户服务等方面开展应用。
记者获悉,国网福建电力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人工智能工作总体部署,推动以光明电力大模型为核心的场景应用,实现电网规划诊断、作业现场违章智能识别等场景规模化应用,探索停电原因自动分析等场景试点建设,显著提升电网运营的智能化水平。
论坛高峰对话环节,来自能源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专家围绕AI与能源的深度融合、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以及“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等前沿议题,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能源产、供、销全链条向智能化、高效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关键突破点。
智慧能源分论坛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办,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