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视、PC、智能手机之后,汽车座舱正成为用户交互的第四块屏。
2025上海车展期间,Unity中国携三大创新技术亮相:汽车产业数字孪生工厂项目、Unity HMI平行空间——数字化智慧情感座舱,以及基于第四块屏幕的车载游戏生态。
目前,包括特斯拉、蔚来在内的头部车企已开始探索车载应用的订阅付费模式。在深耕汽车领域的第三年,Unity也建立了“车载游戏中心”平台。
目前在Unity中国的业务中,游戏业务占比过半;汽车业务增速较快,但目前低于20%。Unity中国CEO张俊波认为,车内游戏要做起来,经济账要算好:车厂要赚得到钱,游戏厂家要赚到钱,玩家要愿意付钱。
在张俊波看来,车载游戏将如同十年前的手机游戏一样,彻底重塑产业格局。“Unity车载游戏中心的使命就是连接汽车与游戏两大万亿级产业,加速未来移动娱乐时代的到来。”
车展期间,张俊波接受了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采访,谈及他对车载游戏、汽车安全与娱乐等的思考。
以下为访谈实录(有删改):
汽车业务再翻番
Q:Unity中国的3D座舱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超过85%,是怎么做到的?
A:我觉得一方面是产品适合度,Unity适合在以高通8155车机芯片为代表的芯片架构上跑3D应用,做3D导航、3D仪表。另一方面,Unity已经被高度使用,在性能稳定以及产品可靠性、易用性方面较为突出。
另外在中国,我们从2021年开始把汽车当作战略性突破方向,成立了规模比较大的交付团队。又在2022年成立了研发团队,能够结合一线工程师反馈的问题快速迭代引擎。由于我们产品的通用性和易用性,再加上我们有很强的落地团队,慢慢就成为了车厂的最佳选择。
Q:去年北京车展上,Unity中国提到汽车业务翻了一番。今年汽车业务相对去年表现如何?
A:今年还再翻一番。今年的业务主要来自上车费——2024年上车的是2022年、2023年量产的车型,今年预计会有更多车型实现产量爬坡。现在还属于快速增长阶段,差不多三年能从0上涨到比较可观的地步。
Q:目前在Unity中国的业务中,游戏、工业、汽车相关的业务占比是多少?
A:目前游戏占比过半;汽车业务增速较快,但目前低于20%。工业方面,不少客户在做数字孪生,但大多处于早期验证阶段,并没有把3D变成生产的一部分。
未来,一方面我们可能要改变业务模式。国外已经很习惯为开发者付费,国内的软件预算还不足,之后我们可能会改变产品的业务模式。
另一方面,随着算力的提高,3D有希望用于更多行业。我们觉得工业、游戏以外的场景非常庞大。这两年Unity Global的工业业务增长也非常快。
Q:Unity有没有受到关税战的影响?
A:Unity是软件公司,软件属于数字产品和服贸范畴。关税战还没有烧到这里,未来很难说。但如果有关税战,我们的优势是团队在中国,只面向中国市场,能够完美避开。
Q:智能座舱较依赖海外芯片,关税战对此有没有挑战?
A:我们展位上几乎全是国产芯片,有一个非国产芯片我们连牌子都没有贴。国产芯片可能在某些环节的性能还没有最先进的国外芯片那么强,但是我们试图跟车厂一起,在有限的算力下给驾驶员、乘客提供类似的功能和体验。
布局车载游戏蓝海
Q:目前,车企、游戏企业对车载游戏的态度如何?
A:车企对游戏还处于观望阶段,很期待,但不愿意大规模投入。游戏公司也是对车载游戏想法很多,但表示看不到钱。
这是因为,一个量产车型有上百万辆算比较成功的,一款游戏DAU达一千万也算不错,两相结合,在车上可能只有一万人玩这款游戏。
对于车厂而言,游戏上车要适配操作系统、屏幕、操控,可能直接和游戏公司对接了。未来,我们想成为中间商。因为可能有70%的移动端游戏由Unity来做,我们的引擎和工具链已经适配了上千万辆车。我想随着上车数量达到千万甚至上亿,游戏公司会有足够大的兴趣来适配。
Q:游戏上车要做好哪些工作?
A:车内游戏要做起来,经济账要算好:车厂要赚得到钱,游戏厂家要赚到钱,玩家要愿意付钱。
今年我们会跟另外一个主机厂推出车内游戏。刚开始游戏的数量比较有限,因为有“吃螃蟹”和早期投入的成本。我们现在做一些投入,以后别的游戏和车厂可以享受分摊的红利。
以我们在做的一款中控屏游戏为例,它适配到某一车型上大约要一百万元,因为是第一个车型。要改玩法、配手柄、拉大屏幕分辨率。车载游戏还有一个挑战——需要单独拿版号,和移动端仅需备案不同。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Q:Unity要做智舱、上游戏平台,对汽车安全会构成挑战吗?
A:我们和车厂一样,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和车控相关的优先级永远最高。汽车通常预留很多算力给其他应用,通常Unity只能拿到15%的CPU、30%的GPU,内存有限,核也只有一颗。
和车厂一样,我们还有帧率要求。在车上,我们的优先级不是绚丽,而是准确、反应快,不要影响其他操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把一些智能驾驶的算力移到座舱做3D体验,但安全永远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