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廖蒙)4月收官,人民银行公开市场再现大手笔操作。4月30日,据人民银行官网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4月人民银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1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具体操作方面,人民银行分别开展了7000亿元3月期(91天)和5000亿元6月期(182天)买断式逆回购。由于4月有12000亿元3月期和5000亿元6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因此本月人民银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缩量5000亿元。

早前,2024年10月,随着MLF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逐渐淡化,为进一步丰富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人民银行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增强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
自2024年10月开始,人民银行连续逐月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人民银行分别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了5000亿元、8000亿元、14000亿元、17000亿元、14000亿元、8000亿元和12000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本月也是买断式逆回购创立以来首次实现缩量续作。不过,在4月25日,人民银行开展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由于本月有1000亿元MLF到期,本月MLF实现净投放5000亿元。
整体来看,4月人民银行中期流动性操作为等量续作,结束了2024年10月以来人民银行持续注入中期流动性的操作过程。
“五一”假期临近,人民银行通过7天期逆回购加大短期流动性投放的信号明显,为何中期流动性缩量?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4月买断式逆回购缩量续作,整体中期流动性注入量为零,并不意味着人民银行正在收紧市场流动性。恰恰相反,这很可能意味着下一步即将实施降准,较大规模向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进而更大力度支持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加力稳增长。
作为人民银行的核心货币政策工具,降准降息能够带来长期流动性释放和融资成本降低,因此备受市场关注。事实上,人民银行年内已多次表态“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降准、降息预期不断升温,4月以来,国内债券市场显著走强。根据Wind数据,4月30日,10年期国债期货收报109,全月上涨1.07%,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04)由4月1日的1.8%降至月底的1.621%,债市收益率处于低位区间。这也使得市场对于降准降息何时落地更为关注。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降准和人民银行中期流动管理工具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王青分析表示,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这意味着后期扩内需将显著加力,重点是大力提振消费、推动基建投资提速,以及加力稳楼市。
不仅如此,围绕货币政策,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王青认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通过质押式逆回购、MLF、买断式逆回购等政策工具组合,引导市场流动性稳中向宽;与此同时,综合当前外部经贸环境变化,房地产市场及物价走势,二季度“适时降准降息”的时机已经成熟,落地时间可能适度提前。
王青预测,5月人民银行将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降息0.3个百分点,带动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而这在激发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同时,也将引导资金面持续处于充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