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国元证券表示,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人工智能产业长期成长空间广阔。据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美元。

而就在同一时间,AI产业链在港股市场上的热度也迅速回暖。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港股科技巨头在近期密集发布新的AI研发成果,大模型赛道迎来一波“技术井喷”。
4月25日,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武汉举办。会上百度发布新一代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X1 Turbo,两款模型在性能提升的同时,相比前代模型每百万token成本分别下降80%和50%。
4月29日,阿里巴巴宣布推出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参数量仅为DeepSeek-R1的1/3,登顶全球最强开源模型。
紧随阿里其后,腾讯加入“战局”,宣布对其混元大模型研发体系进行了全面重组,主要围绕算力、算法和数据三大核心板块刷新团队部署,加码研发投入。
4月30日,小米也开源了其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据“小米大模型”公众号消息,公开测评集上,MiMo仅用7B的参数规模,超越了OpenAI的闭源推理模型o1-mini和阿里Qwen更大规模的开源推理模型QwQ-32B-Preview。
科技巨头们同时发力开源大模型赛道或许难言巧合。
一方面,当前的科技行业竞争激烈,AI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已成为科技巨头们战略层面的一致选择。
在此前由DeepSeek催化的科技重估行情中。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人工智能(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有统计显示,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
腾讯AI应用元宝也在今年3月一度登顶苹果中国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在3月19日的腾讯业绩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透露,从2月到3月,元宝的日活跃用户(DAU)增长了20倍,成为了中国DAU排名第三的AI原生移动应用,可谓吃尽大模型流量红利。
甚至连主营硬件的联想集团也全面受益AI战略。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达到6140万台,同比增长6.7%。而联想则通过扩展AI-enabled PCs产品线和多元化产品组合,实现11%的增长,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第一。
另一方面,随着对智能化、高效化的追求,各行各业对AI的需求与日俱增。政策面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近年来完善顶层设计,注重“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人工智能+”。根据各地网信办公示信息,截至2024年8月,全国已备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有197个,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分别占比31%、69%。
而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人工智能应用已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报告还显示,人工智能有可能在未来十年内推动全球经济规模增长15%。这将使全球经济的年增长率额外增加一个百分点,对全球经济的促进作用与19世纪工业化对全球经济增长影响的变化相当。
综合来看,科技巨头此时集体加码大模型赛道,既是行业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响应政策支持的积极行动,更是争取AI时代领先的关键战役。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还有报道称,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抢购算力资源。
报道称,今年一季度,腾讯向字节跳动购买了价值约20亿元的GPU算力资源,腾讯元宝目前的更新主要使用来自字节的卡。而除了腾讯,一位知情人士称,阿里也在今年一季度DeepSeek爆红之后,向字节跳动下了GPU订单。
尽管字节相关负责人对上述报道回复称,为不实信息。但科技巨头加码AI赛道已然是行业共识的一张“明牌”。
回到资本市场上,2月DeepSeek横空出世,显著改变了市场对科技行业发展的预期,也带来了科技股的价值重估。
而在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回调后,从市盈率看,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已再度下降,PE-TTM为20.90x,处于恒生科技指数成立以来12.96%分位点。
随着AI叙事热度在场内反弹,无论从提升业务竞争力的角度,还是站在资本市场的视角,科技巨头都有加码投入大模型的理由和必要性,由此也有望带来一系列产业链投资机会。
天风证券就在4月29日的报告中指出,若DeepSeek以及阿里巴巴后续重要模型超预期迭代发布或将带来2025年“中国AI”第二波机会。且随着港股中概公司财报季临近,互联网科技大厂普遍将AI定位为核心发展方向,预计在财报中将持续强调AI资本支出及应用进展。
兴业证券也表示,近期,国内大厂在AI产品层面取得了新的进展,飞猪推出旅行AI“问一问”,字节跳动发布AI协同办公平台“扣子空间”,百度推出通用超级智能体“心响”。后续伴随大模型持续迭代,其在各类应用场景中的落地有望进一步加速,并催生出大量的具备高价值的AI产品,建议持续重点跟踪AI产业变化,并积极布局应用、模型、算力等核心环节头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