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30日收盘,中证全指电力公用事业指数下跌0.85%。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深圳能源领涨2.73%,三峡水利上涨2.66%,京能电力上涨2.27%。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4月29日,电力ETF(159611)近1周累计上涨0.63%。流动性方面,电力ETF今日换手率5.64%,成交1.88亿元。拉长时间看,截至4月29日,电力ETF近1月日均成交2.29亿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规模方面,电力ETF近半年规模增长16.41亿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份额方面,电力ETF近3月份额增长17.00亿份,实现显著增长,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资金净流入方面,电力ETF最新单日获净流入超7600万元,居同类产品第一。昨日成交额达3.03亿元,居同类产品第一。
从估值层面来看,电力ETF跟踪的中证全指电力公用事业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16.72倍,处于近3年10.13%的分位,即估值低于近3年89.87%以上的时间,处于历史低位。
电力ETF紧密跟踪中证全指电力公用事业指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证全指电力公用事业指数(H30199)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长江电力(600900)、中国核电(601985)、三峡能源(600905)、国电电力(600795)、国投电力(600886)、川投能源(600674)、华能国际(600011)、中国广核(003816)、浙能电力(600023)、华电国际(600027),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94%。
消息面上,五大发电集团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大唐发电、国电电力、中国电力(港股)2024年均实现盈利。此外,2024年度国电电力合计将派发现金红利35.67亿元,占到公司当期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6.28%。
有机构表示,电力及公用事业行业是支撑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行业,行业经营业绩稳健,稳定性和防御性突出。2025年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高股息、低估值的红利资产。基于行业估值水平、业绩增长预期及发展前景,建议从长期投资的视角,持续关注盈利能力稳健的大型水电、核电企业。
国家能源局4月28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今年度夏期间,全国用电负荷将快速增长,最高负荷同比增长约1亿千瓦,电力保供面临着一定压力。综合研判,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局部地区高峰时段可能存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不考虑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影响下,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全年统调最高用电负荷15.5亿千瓦左右。若2025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偏低于2024年,则最高用电负荷在15.2亿千瓦左右,若夏季气温再创历年新高,则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7亿千瓦左右。建议重视电力投资机会布局
全市场规模最大的电力ETF(159611),场外联接(A类:016185;C类:01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