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30 16:09:30 股吧网页版
永赢基金吴玮:锚定风险收益平衡,在复杂市场中探索破局之道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4月30日讯(记者封其娟)作为银行系公募,永赢基金始终重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借鉴银行相对成熟的信评和投资体系,吴玮带领的固收投资团队对风险高度警惕并实时评估,追求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严控极端风险。

  面对复杂市场,吴玮团队紧扣风险边界,挖掘结构性机遇,旨在以强化投研、洞察趋势、把握时机,力争为投资者提供可持续的超额回报。同时他强调,超额收益的创造需以契合投资者风险容忍度为前提。面对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多元需求,团队致力于通过精准剖析风险偏好与收益目标,定制差异化产品策略。在机构端,深入了解客户的业绩目标和风险容忍度,提供系统化投资方案;针对个人投资者,则推出多资产配置产品,打破纯债产品同质化困境。

  固收+策略丰富多样,吴玮重点谈及了股债对冲策略,是以通过动态调整资产配置实现风险与收益的优化。在配置策略下,锁定优质权益标的,同时发挥债券择时优势;在双经理共管模式下,通过观点交互、策略互补,根据市场动态灵活调整股债对冲比例。

  他坦言,2025年的债券投资难度显著提升。资金利率成为核心驱动因素,市场受外部冲击影响加剧。尽管面临挑战,基于国内政策宽松基调与市场前期调整,团队仍维持对债券市场乐观判断,持续优化久期管理以把握结构性机遇。同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灵活切换策略,力求实现固收+组合的稳定超额收益。

  吴玮现任永赢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从履历看,他的职业轨迹深烙着银行基因。拿下复旦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后,吴玮便踏入金融行业,至今已拥有14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5.5年基金管理经验。任职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期间,他从交易员、交易主管逐步成长为副处长(主持工作)。多年银行从业积淀,也让吴玮在固收投资领域形成了一套认知体系,在债券交易、利率债投资、衍生品对冲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对投资者多元化需求建立了应对框架。

  破局关键:适配不同投资者多元需求

  在吴玮看来,债券交易是理论与实践交织的艺术。交易时机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当前市场又受关税贸易战等超预期事件冲击,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他认为,在信息传递不断加速的市场环境下,预测市场涨跌的逻辑易快速趋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才是成熟交易团队的制胜关键。类似医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过程,他强调,只有大量经验积累,才能提升市场感知、情绪管理与风险评估等专业素养。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他强调,既要积极捕捉投资机会,更要注重潜在风险评估。而提高投资胜率尤为关键,吴玮提到,对投资标的会充分研究,并且每天紧密跟踪,追求将基金持仓结构保持在当下风险收益比最优。另外,资产价格下跌虽蕴藏机遇,却需要团队动态研判风险。这不仅要预估资产下行空间,更要衡量持有人风险承受力,特别是机构投资者,还需兼顾负债端与资产端的双重不稳定性。

  永赢基金在机构端具有长期良好口碑。吴玮指出,这得益于公司始终聚焦理解客户需求、平衡收益风险与提供系统化方案三方面。他指出,机构投资者始终以追求风险可控下达成目标收益为核心,目标明确,便于定制方案或提供产品矩阵;由于自己以及团队多位成员都是银行出身,能够深度理解银行各类业务的特点及需求,通过深度交流、深入了解客户当前需求及风险敞口等,不仅提供产品投资服务,更从投资者视角提供一个系统化的方案,跳出 “卖基金收管理费” 的单一模式。

  个人投资者需求多变,风险特征隐性且动态,虽追求低回撤与高弹性,但较难两全,主要以提供不同风险特征的产品线为主。当市场波动时,公司也会通过线上投教陪伴稳定投资者预期,帮助理解产品特性。

  吴玮也谈及,面向个人投资者,推出多资产配置产品,发挥基金经理的策略运用能力,是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破局关键。每一位基金经理,同时也是产品经理,都要深度调研及思考投资者的需求,结合自身先天禀赋,努力去靠近投资者理想的业绩形态。

  他指出,固收+策略相对多元,涵盖转债增强、股债对冲、ETF增强、股票增强等多种模式。随着市场策略渐丰、评价日益标准化,未来有望诞生更多优质产品,适配投资者多元需求。

  股债对冲策略的核心: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

  基于市场研判、投资者需求,吴玮在管的旗舰固收增强产品,采用偏配置策略,锁定长期看好的权益标的,同时发挥债券择时优势,实现股债对冲。在双经理共管模式下,一位经理主导仓位决策,另一位经理凭借专业视角提供参考建议,两者就权益、债券市场走势展开探讨,依据市场动态调整股债对冲比例,持续优化投资组合。

  债券市场资产联动性强、择时属性突出,权益市场的波动也是债券择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当判断权益市场风险较大时,吴玮通常会提高债券久期和仓位,通过积极的债券对冲减小组合回撤;在权益市场有机会时,发挥权益资产的弹性。

  从宏观视角看,债券风险包含久期、曲线陡峭度、信用利差等维度,久期风险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理想投资策略是科学分配既定风险至各子维度,发挥风险互补性。如信用利差高位时,信用利差风险与久期风险可天然对冲,此时可增配信用资产。但风险分配较难量化,实操又依赖经验,这与股债对冲策略中权衡风险的理念相通。

  而当市场质疑权益大跌时债券对冲的有效性,吴玮认为,可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分析。理论上,股债并非严格负相关,虽无法实现完美对冲,却为投资组合留出收益提升空间。若资产完全负相关,对冲策略易僵化。理想对冲应在资产下跌时提供保护,在平稳或上涨时减少负面影响。

  但在实际操作中,实现理想对冲难度不小。股债市场波动节奏天然存在时间差,常出现债券先于权益上涨,而当权益下跌时,债券可能已错过最佳对冲窗口。想要达成较好对冲效果,需投资团队依靠专业积累与市场洞察力,提前预判走势,动态调整资产配置,以便在风险来临时有效应对。

  在资产配置的精细化管理中,团队期望构建兼具严谨性和灵活度的策略体系。在配置转债与权益时,吴玮强调,首先要严守总量约束机制。他指出,在实施 “股债19 策略”等特定投资策略时,需结合转债及权益资产的波动率,遵循内部制定的量化约束公式,以契合目标比例中枢;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转债独特的投资属性,即债底保护机制赋予转债更强的左侧交易优势,市场下行时可考虑增加仓位;市场上行时则可以适时加权益、减转债,同时保持两者仓位总和符合既定比例要求。

  他认为,在股债对冲策略的框架下,产品策略的激进程度往往与投资者风险容忍度密切相关。纯债产品投资者通常对短期大幅回撤较为敏感,而固收+产品投资者更能接受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投资决策的核心在于对胜率与赔率的权衡,理想的投资策略不仅要追求高胜率,当判断出现偏差时也要力争将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

  吴玮介绍,在永赢鑫欣的股债对冲投资实践中,权益及转债经理卢丽阳定期分享加减仓策略及市场研判,而其作为固收经理会结合专业分析,综合调整仓位配置。当双方观点出现分歧,如权益经理看好特定行业机会选择加仓,而固收经理预判权益市场存在顶部风险时,会及时进行意见交换,并通过增加对冲头寸等方式有效缓释潜在风险。这种观点交互、策略互补的协作模式,在动态市场环境中不断磨合优化。

  2025年债券投资难度显著提升

  与海外市场不同,国内债券投资遵循较为严格的信用风险管理原则,公募基金基本规避以信用风险为主导的 “垃圾债” 策略,收益来源主要聚焦于利率风险而非信用风险。吴玮指出,国内债券投资更注重票息收益、久期管理和流动性适配。

  他举例,在资金申赎波动较大时,需动态优化持仓债券的流动性;久期策略也需随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以绿色金融债券为例,债券市场表现为支持绿色产业的票息补偿不足,而股票市场中绿色产业、ESG 概念企业却具备较强的估值提升潜力,这种反差凸显了股债投资逻辑的差异。

  在他看来,债券投资本质上是区间交易,利率存在明确的波动边界,需通过持续的市场数据跟踪与分析,动态测算利率运行区间,并据此调整风险收益策略。结合通胀、GDP、企业盈利、房地产、社零等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去年两次累计30bp的降息政策,当前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波动区间的上沿。

  吴玮直言,当前市场环境愈发复杂,涨跌逻辑与影响因素显著分化,极大地增加了策略判断的难度。不过,基于国内政策定调适度宽松、央行释放降息降准信号,叠加外部环境承压以及债券前期已有所调整等多重因素,团队整体对债券市场持乐观态度。当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精准把握投资时机依然面临巨大挑战,但这样的环境下,可能更能彰显永赢固收团队在交易及配置方面的差异化优势。

  今年卖方多预测股债双牛,一季度已现端倪。但吴玮认为,固收+组合想实现稳定超额收益,难度比去年更高。对擅长资产配置的基金经理,这是创佳绩的机遇,不过能否灵活切换策略、抓住行情,或将成为决定固收+投资成败的关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