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青年热情,激发创作活力。4月29日,2025全国青年剧作计划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启动。该计划签约落户无锡5年,孵化培育更多年轻影人逐梦光影。同期发布无锡电影产业政策,5年人才计划启航、3亿元专项资金助力、全产业链政策加码……一揽子利好举措助力无锡在电影强省建设中“挑大梁”,为中国电影强国战略注入澎湃动能。

活动现场
全国青年剧作计划落地无锡5年
“在工作中,我见到了年轻电影人无限的创造力。”活动现场,中国第五代导演李少红用自己早年在剧组工作学习的亲身经历,鼓励年轻一代电影人赓续接力。青年编剧、导演拉华鼓励每一位年轻创作者书写属于自己的中国故事。
人才是电影创作的源泉。“青年剧作计划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创意转化为作品,助力他们在电影创作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中央宣传部电影局副局长、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秦振贵介绍。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此次落户无锡5年的2025全国青年剧作计划,是中央宣传部电影局电影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项目。未来将依托剧本中心行业专家数据库与人才培养机制举办征评活动,带动大量原创有活力的剧本创意涌入无锡,为电影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2025年4月29日至7月15日,该计划面向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在读学生,征集优秀电影剧本,通过资金扶持、创作孵化、产业对接等全流程支持,助力青年电影人将创意转化为银幕佳作。
现场,中央宣传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向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全国青年编剧工作坊”授牌。该工作坊将整合培训、采风、改稿、创投等职能,为青年编剧们提供一个与行业资深专家、知名编剧面对面交流学习的平台。构建“创作—评审—孵化”全链条体系,搭建青年电影人成长阶梯,为中国电影输送新生力量。
3亿元资金撬动全产业链升级
现场,无锡市同步发布电影产业新政,以3亿元专项资金为支撑,推出11大类20条举措,覆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科技研发、人才引育等全产业链条。
政策探索全流程支持服务模式,拿出真金白银激发原创电影创作新活力。对无锡电影剧本获评国家、省级重要奖项的分别给予最高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采购获奖剧本并上映的电影可获得扶持金额最高10万元;对在锡拍摄期间发生的制作配套费用(场地、交通、食宿)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电影项目,最高补助200万元;对提供场地搭建、设备租赁等协拍费用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影视企业机构,最高补助200万元,助力无锡原创电影创作迈向新高度。
无锡高度重视电影科技创新,新政明确提出支持企业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对研发投入超100万元的技术攻关项目最高支持150万元。同时,对建设影视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市级及省级重点实验室给予高额奖励,最高可达2000万元。此外,对应用关键技术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无锡电影项目,最高扶持200万元。
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新政以产业思维统筹规划,对电影产业集聚区按年新增入驻影视企业数、首次进入规上文化服务业影视企业数等指标分档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可以说,这一套“组合拳”打通了电影产业各个环节。以2025年至2027年为实施周期,从人才建设、拍摄制作到立项放映、科技创新等环节都注入了强大的资金扶持和奖励政策,助力无锡形成更大规模的产业集聚效应。
长三角影视产业新高地
无锡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发轫于上海之初,无锡就是上海电影作品的重要外景拍摄基地。近年来,无锡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较强的科技优势,推进影视文化与科技相融合,先后创建了省级以上重点影视基地2个、国家级重点制片基地1家、省重点制片基地1家,集聚影视文化科技企业超千家,初步形成“一核多极”的影视产业发展基地格局,实现了从“拍摄基地”到“产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
2013年,由国家广电总局与江苏省政府共建的国家级数字电影产业园区正式开园。园区以现代影视科技为定位,大力发展数字影视为龙头的数字文化产业,打造了科技拍摄棚、水下特效棚、虚拟摄影棚、5G数字影视创新中心等载体以及数字影视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国重要制片基地、省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开园以来,园区累计承接影视剧备案申请1800余部,承接影视剧拍摄制作1200余部,2024年实现产值80亿元人民币、增长23%。
近年来,无锡全市共有135部影片备案立项、21部影片定档上映,票房过亿元影片11部、位居江苏第一,其中《封神第一部》是无锡出品电影首次荣获中国“五个一工程”奖、并在海外发行,《哪吒》《流浪地球》等一批中国电影大IP都拥有无锡技术支持。未来,无锡将以人才引擎和内容创新为支点,打造完整繁荣的电影产业生态,形成长三角影视产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