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何奎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多家险资机构权益投资负责人获悉,自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和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高等政策落地后,保险公司持续就加大权益资产配置进行谋划布局,选股时将考虑尽可能贴近上证50指数成分股等A股核心资产,同时关注银行、交运(铁路公路)、公用事业、通信服务(电信运营商)、医药等行业。
自今年初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开展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以来,试点累计规模达上千亿元,当前仍有险资机构希望进一步参与试点。“我们正在研究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更好地加码二级市场权益资产。”一家大型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可将其纳入长期股权投资,平缓市场波动对业绩影响。
作为长期资金的重要代表,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一举一动都有着“风向标”作用,通过观察今年一季度险资调仓换股动向,可以一窥其配置思路。
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从持有行业证券数量来看,险资对医药生物、钢铁、家用家电、国防军工等板块的持有个股数量有所上升;从持股数量来看,险资加大对国防军工、轻工制造、家用电器等板块的配置;从持有个股情况来看,险资机构持有的城建发展、唐山港、铜陵有色、招商公路等股份数量有所增加。
展望后市,险资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
上海一家大型险资机构权益投资负责人表示,近期美国“对等关税”扰动全球市场,不过市场已完成对极端情绪的纠偏。
上述负责人说,从配置角度来看,维持稳定红利为主的配置策略,关注银行、交运(铁路公路)、公用事业、通信服务(电信运营商)、医药等行业;在选股时将考虑尽可能贴近上证50指数成分股,以最大程度借助政策资金流入来稳定组合价格波动。其中,对于医药行业的中长期超配策略保持不变,因为医药行业中期处于库存周期和产能周期双拐点,未来财报表现可持续得到验证。
资本市场还有望迎来数千亿元增量资金的支持。“资产端收益率承压与负债端分红险转型,保险资金具备入市的主动诉求。偿付能力松绑后当前险资权益增配空间充足,预计未来3年保险资金每年入市增量资金约6000亿元至8000亿元,其中配置高股息3000亿元至4000亿元。”国金证券认为。
国金证券表示,金融监管总局适时提升险企权益配置比例上限、积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充分彰显了监管部门稳市场、强信心的决心。保险资金配置的本质是寻找和负债相匹配的核心资产,实现绝对收益。低利率叠加“资产荒”背景下,以股息补票息是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未来高股息是权益配置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