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8日)举行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了关于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推进情况的报告。
截至今年3月底,上海累计2130万人持有第三代社保卡,2046万人领用电子社保卡。持续加载交通、文旅等功能的社保卡,不仅让上海市民出行、看展、就医等更方便,也让长三角城市间的通勤、旅游更为“丝滑”。
人社领域全待遇进卡
在上海,一张社保卡能“身兼”多少种功能?
人社领域的场景应用,正推动实现全业务用卡。比如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等多项业务可凭社保卡办理。线下依托实体及电子社保卡刷卡扫码便可在窗口查询;线上通过“随申办”APP居民服务“一卡通”专区可办理电子社保卡、社会保险、就业创业等服务事项。
与此同时,本市推动服务管理探索创新,推进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试点工作,逐步推进基于电子社保卡的电子档案服务,完成工伤保险异地就医结算信息系统建设,支持凭社保卡入院登记、出院结算等场景应用。
除了人社领域,社保卡还拓展了文旅、交通、就医领域场景应用。
记者了解到,市、区、街镇三级图书馆均支持刷实体社保卡入馆及借书。上海博物馆等53家文旅场所支持核验社保卡入馆入园。另外,本市旅馆业单位可凭社保卡办理住宿登记。
交通一卡通乘也在推进中。目前,持加载交通功能的社保卡可在市域内公交、地铁、轮渡等公共交通场景使用并享“换乘优惠”,可在全国336个地级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受互联互通服务。同时,推动就医一卡结算。市民持卡可在全市医保定点机构就医购药,在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社保卡的金融功能也大大拓展。比如在待遇发放方面,本市推进人社领域全待遇进卡,就业创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领域待遇发放以社保卡作为默认账户。城乡低保金、公积金、残疾人两项补贴、老年综合津贴、职工互助保障金等待遇发放以社保卡作为默认或可选账户。
消费方面,本市不断拓展社保卡支付优惠场景,开展文旅场所票价减免、食堂惠民和商户消费优惠等活动。家住静安的龚老伯说,他在家门口的社区食堂刷社保卡用餐,能享受8.5折优惠。
推动长三角跨区域互联互通
在长三角区域,手持社保卡哪些领域可以互通?
对于上海市民刘先生来说,社保卡让他出门旅行变得更便捷。今年春节期间,刘先生一家到南通走亲戚,“用电子社保卡就可以在当地景区购票、验票,很方便。”
带上一张卡,沪苏浙皖“医”路畅通。在上海工作的张老伯,退休后去浙江嘉善生活,但是看病买药还是要跑回上海报销。现在只需一张社保卡,他在嘉善也能完成医药费的报销,省时省力又省钱。
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长三角区域已有170余项“一网通办”高频政务服务和应用实现了跨省通办。
在人社领域,实现凭社保卡在长三角区域内办理失业登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查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查询等多个服务事项。文旅领域,长三角居民通过上海“文旅一码游”小程序、“随申办”APP“文旅通”板块购票后,可凭电子社保卡、随申码、苏服码、浙文旅码、安徽码等在本市30余家文旅场馆核验入馆。
就医购药方面,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持卡可在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超过2.5万家医疗机构,7万家药店就医购药。示范区居民凭卡可享受区域内免备案异地就医购药直接结算、医保服务事项联办、“先就医、后付费”数字化信用就医服务等。应用清单方面,上海积极对接长三角“一卡通”专班,参与制定、动态更新长三角“一卡通”服务目录。
“我们将聚焦难点堵点,进一步明确重点群体、高频事项和普适场景,将评估成果转化为新阶段深入推进我市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的思路举措。”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跨省业务数据共享交换和数据标准统一互认,推动“多卡集成、多码融合、一码通用”。继续参与制定长三角“一卡通”应用项目清单,助力长三角用卡场景拓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