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服务新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升新疆辖区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规范利用期货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在新疆证监局的指导下,新疆证券期货业协会于4月24日举办了“新疆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交流培训会”。
新疆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作为行业中的典范,其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的意识逐年增强。在大宗商品期现价格波动加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面临巨大压力的环境下,期货市场日益成为实体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重要平台。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特色产业资源,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广阔舞台。近年来,新疆期货市场稳步发展,其市场功能有效发挥,在风险管理、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负责人表示,新疆证监局将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围绕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推动完善市场品种创新、产业链服务、人才培养,聚焦新疆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持续督促辖区期货公司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培育和提升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竞争力,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效,更好满足实体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训会伊始,中国证监会期货司有关同志结合《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对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系统阐述了《意见》的重要意义和落实举措。
新疆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红枣期货上市以来,新疆年加工量前十的红枣企业均已参与期货市场管理风险。以麦盖提县为例,该县借助红枣期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效整合红枣资源和下游产业链条,带动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新疆期货市场累计为55家实体企业提供套期保值服务,套期保值交易规模为306.73亿元,有效帮助企业锁定利润、应对价格波动风险。近三年来,新疆累计开展36个“保险+期货”项目,保障农作物面积达113万亩,为60万吨现货提供保险保障34.53亿元,惠及农户3.6万户。
郑商所有关专家介绍,自2016年以来,郑商所在新疆开展了59个“保险+期货”项目,涉及棉花、白糖、红枣3个品种,覆盖麦盖提、阿拉尔、若羌等27个地区,累计支持资金约1.57亿元,涉及农户近8万户。截至上年度,平均赔付率超过70%。
该专家进一步表示,2025年是郑商所开展“保险+期货”的第十个年头儿,今年郑商所将从四方面优化“保险+期货”工作:一是明确定位,突出效果;二是规范引导,做好各项规范引导工作;三是降低成本,扩大试点范围;四是丰富模式,探索“保险+期货+N”。
会上,银河期货研究所副所长车红云分享了企业运用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案例。她表示,期货衍生品能从多维度赋能产业全面管理风险:一是帮助企业锁定远期原材料和成材购销价格,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二是通过期货套期保值或者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点价贸易,锁定原料采购价格;三是通过期货套期保值、现货采购,帮助企业去库存;四是结合企业诉求,制定方案。
随着期货品种体系不断丰富,覆盖面不断扩大,期货衍生品管理风险、配置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也更加凸显。“通过此次培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生产经营中的风险管理需求,加深了对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理解。可以看到,期货市场给产业提供了很多解决方案,有助于增强实体经济稳定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会企业人士说。
“作为新疆当地的期货公司,金石期货将继续依托地方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充分发挥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功能作用,拓宽服务广度,提升服务质效,为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贡献。”金石期货公司董事长吕廷华说。
新疆证券期货业协会会长王献军表示,未来,协会将在《意见》的指导下,聚焦新疆十大产业集群,理清期现逻辑,汇聚发展合力,沿着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多方发力,不断培育壮大期货经营机构,维护期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生态,以期货行业优质服务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