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30 00:27:30 股吧网页版
林毅夫:中美贸易局势影响可控,中国仍有望实现预期增长目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4月28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指出,虽然美国的关税政策会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压力,但鉴于中国作为大经济体的政策调控空间以及多元化市场开拓能力,其影响程度并不如一些机构预测的那样严重。

  当天,林毅夫携其著作《解读中国经济》参加承泽论坛第39期暨北大博雅讲坛第656期活动,并做“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与新挑战”的主题演讲。在主题演讲中,他阐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并在当前面临美国发起关税战、贸易战等挑战的情形下,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在林毅夫看来,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预测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过去的模型进行的直接推导,而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更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的经济体量以及充分政策空间。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额达5246.5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4.65%。

  林毅夫分析道,面对对美出口的压力,一方面,中国可以出口转内销,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例如,政府推出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并提供补贴,京东也宣布启动2000亿元人民币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以拉动内需。另一方面,企业还在拓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新兴市场,以分散出口风险。此外,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空间都比发达国家要充足得多。

  针对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林毅夫认为,关键在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在他看来,当前消费增长乏力主要反映了对未来收入预期不稳。因此,提升生产力、增加就业和收入是关键。

  他还反驳了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的观点。他强调,投资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将带动生产力提升,从而实现收入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因此,投资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但必须按照各种产业、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进行投资。

  同时,他指出,中国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一方面需丰富优质产品以满足需求,如广受欢迎的电影《哪吒2》;另一方面需提振市场信心,避免负面预期抑制消费意愿。

  他说,除非美国发动贸易战导致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那样的后果,从而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否则中国经济实现5%左右的增长可能性仍然非常高。如果没有美国关税政策的因素,中国甚至有望实现5.3%以上的增长。

  “我不是乐观派,而是客观派”

  林毅夫提到,中国从改革开放后到1995年,保持了连续16年、平均9.7%的高速增长。但即便如此,1995年时,中国的人均GDP也只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53%。此后到2024年,中国又实现了平均8.3%的高速增长。而无论是从1978年算起,还是从1995年算起,中国都是同时期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是同时期唯一没有出现系统性经济金融危机的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他指出,2024年中国的人均GDP按现价美元计算是13445美元,已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人均国民收入14005美元)。不仅如此,中国的高速增长还拉动了东亚经济体甚至是整个世界的经济复苏。

  “有人说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乐观派,我认为我是客观派。”他说。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何在?

  改革开放后,中国为何能持续高增长?为什么改革开放前30年没有做到?对此,林毅夫认为,发展的前提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来自技术层面的创新,以及新的附加值高的产业不断涌现。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重要区别:发达国家由于产业和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只能靠自己发明。而发展中国家则可以利用后来者优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实现比发达国家更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速度。

  中国的后来者优势自工业革命以后就存在,为什么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取得高速增长?对此,林毅夫指出,1949年之后,出于民族复兴的主观愿望和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直到1978年之后,中国才开始遵循自身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才开始真正利用后来者优势发展经济。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高速发展的最根本的道理。

  “中国崩溃论”为什么反复出现?

  林毅夫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出于赶上发达国家的良好愿望,普遍选择了资本相对密集的进口替代战略。

  每当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下降时,国际上就会出现“中国崩溃论”的声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

  但林毅夫强调,事实是,20世纪80年代后按照主流理论进行市场化转型的国家,绝大多数都出现了经济停滞、崩溃、危机不断和严重的腐败,1980、1990年代的增速甚至比1960、1970年代还要低。而中国却凭借“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渐进双轨制改革,保持了稳定快速发展,从而为真正过渡到市场经济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如何?

  林毅夫指出,尽管中国当前面临人口老龄化、美国滥施关税等多重挑战,但凭借人才优势、国内大市场优势和产业链配套齐全的优势,中国仍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实现5%的增长。

  如果上述增长预期能够实现,中国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将为世界的稳定发展提供基石。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