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9 23:27:19 股吧网页版
地方如何招揽人才、打造AI创新高地?8位院士专家现场支招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原始创新。”

  “所谓人才,不一定非要看‘帽子’、看学历。”

  “科技创新在于人才也在于政府——最重要的是提供好的创新环境。”

  4月28日晚,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一场特色活动——院士专家行(论坛)在福州举行,8位两院院士就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赋能千行百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展开高峰对话。

  本次“院士专家行”(论坛)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州市数据管理局、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CCF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共同承办。

打造AI创新高地,集聚更多青年人

  当前,AI大模型正在加速赋能行业,迈入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童庆禧是遥感技术与应用专家。他提到,AI大模型对遥感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很多人眼看不到的信息,当海量的数据被获取后需要进行分析;以往的分析更多依靠人脑,现在AI大模型在遥感分析的应用,可以提升人们对自然资源开发、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认知。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教授陈军主要从事时空信息与服务研究。他说,现在语言大模型讲究的是上下文关系、推理关系——“但像我们做地理信息、城市规划,它的关系变成三维时空关系,所以也要发展时空大模型。”

  在他看来,当前应积极拥抱AI,但不能只单纯地使用,而是要利用AI技术梳理行业知识、总结、应用,把专业智能和机器智能有机结合。

  今年初,DeepSeek火爆出圈,给中国人工智能(AI)发展注入强心剂。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刘韵洁注意到,由DeepSeek引发的一波讨论是,“六小龙”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他认为,杭州“六小龙”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提供好的创新环境,宽容支持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吴志强则提到,要允许青年人才“冒头”。“像DeepSeek这样的创新团队在中国还有很多,只是还没有‘冒’出来。”在吴志强看来,地方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要注重生态问题。在吸引人才方面,“需要更加托举青年、招募青年,让更多青年人集聚,等积累到一定的力量就会爆发,这是非常重要的科技规律。”

  刘韵洁进一步补充道,“所谓的人才不一定就非要看‘帽子’、看学历”。他建议地方在引进人才方面更开阔一点,“不要只定清华、北大”。而应该针对地方发展的短板,精准引进领军人才,并不断凝聚该领域的创新团队,形成生态。

产业拉动、金融搭台、政府助力

  当天下半场高峰对话登台的同样有4位院士,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路径”。

  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教授郭仁忠认为,信息革命加速了科技创新速度,缩短了技术迭代的周期,因此现在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问题。

  林惠民直言,“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的密集程度,是以前我们没想到的。”以往通常是科研单位或者高校孵化了科研成果,再转化到产业落地应用,而现在像DeepSeek这样的大模型,还有人形机器人等大量创新成果,则由企业占主导。

  “企业创新在很多方面走在了科研创新的前列。特别是应用型的创新,高校和科研院所比拼不过产业,因为一个项目从立项、论证、审批、招标再到组织落地,往往三五年时间就过去了。”林惠民说。

  但他也指出,产业创新无法回避的市场问题。林惠民认为,真正自立自强必须做到从源头创新,当前中国最缺的正是原始创新。但很多原始创新刚开始时,可能完全不知道它将来有没有用;而企业创新通常必须考虑盈利模式,才能支撑产业创新活动,所以不可能看得太长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创始人邓中翰认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必须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助力打造新质生产力。他分享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几种路径。比如,很多技术驱动型创新是由科研走向产业的;再比如先根据市场上的需求来寻找技术,用市场驱动拉动科技创新;还有一种方式是,资本驱动型创新。

  “创新在于人才,也在于政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认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既需要产业拉动、金融搭台,也需要政府助力。

  据南都记者了解,自2020年以来,“院士专家行”(论坛)已伴随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召开八届,是峰会的特色活动之一。今年峰会期间,还同步举办了数字建设院士成果展,集中展示多位院士的最新科研成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