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朱玥怡)“3月份,我国钢材出口达到1046万吨,单月再度超过1000万吨。一季度,钢材出口达到2743万吨,同比增加6.3%,也是近几年同期少有的增幅。”4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2025年一季度信息发布会上公布上述数据。
据姜维介绍,一季度钢材出口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钢材出口商和国外客户担心今年后期相关国家对我国实施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落地以及美国发动的“关税战”的不确定性,都在窗口期“抢出口”。
姜维在发布会上提到,中国钢铁出口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受“232”“301”等关税措施影响,美国对我国钢铁产品加征关税税率已增至70%,部分品种受对等关税影响税率超过70%。美国自我国进口钢铁规模较小,目前维持在每年不到100万吨的水平,仅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不到1%,具体品种以管件、钢丝、无缝管和镀锡板卷等产品为主。美国此次调整“232”关税,预计将影响我国钢铁产品及下游制品出口,同时进一步搅乱全球钢铁贸易秩序。
根据中钢协统计,2024年我国钢铁产品遭受贸易救济原审案件33起,超过2020年至2023年案件数量总和,今年初以来又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8起。国际钢铁市场碎片化趋势加速凸显。
出口挑战不断加剧下,中钢协同时提出,主要满足国内需求是中国钢铁始终坚持的基本定位,高端钢材出口是中国钢铁参与全球分工合作的必要途径。
中钢协副秘书长兼市场调研部主任石洪卫在今日发布会上表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粗钢表观消费量为8.92亿吨。这些数据体现了我国钢铁产业依然是以内需为主,我国对粗钢的需求相当于世界整体钢产量的一半,“中国是钢铁制造的中心,更是钢铁消费的中心”。
姜维在发布会上提出,目前国内需求下降趋势未改,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3月以来钢铁供给较快增长而需求下降,打破了来之不易、十分脆弱的市场供需动态平衡。他进而呼吁钢铁企业充分认识国内需求下降、国际贸易萎缩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加强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