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受到各路资金的热烈关注。今年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的持仓规模与配置比例双双刷新阶段性高点。其中,超七成产品加码港股,上百只基金单季仓位提升超两成,最高超40个百分点。
同时,即使前期涨势暂歇,南向资金对港股市场的“扫货”模式仍在继续,月内净买入额超过1580亿元,一举刷新年内纪录,用真金白银印证港股吸引力。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使港股市场承压,但仍有配置性价比。
“从中长期来看,预计港股估值中枢将在震荡中上行,港股市场中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科技或依然是2025年行情主线。”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强,港股在外部冲击下波动可能加大,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频繁变化的政策可能已经趋于稳定。
港股平均仓位创五年新高
近年来,随着港股市场的回暖,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下同)进一步加重相关持仓。Wind数据显示,从最近的5个季度来看,主动权益类基金持有的港股市值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
今年一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持有的港股市值再度增加982.53亿元至4658亿元,较去年年底增加26.73%,并达到近三年峰值;同时,其配置港股的平均仓位跃升至25.79%,刷新自2020年以来的五年纪录。这组数据显示出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对于港股市场的投资热情有所上升。
在有近两期季报数据的1836只主动权益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中,超过七成产品在一季度选择加码港股资产。其中,南方领航优选A、华夏产业升级A等上百只基金加仓力度尤为显著,单季港股仓位提升幅度超过两成,最高者更是突破40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也纷纷加入加仓行列。景顺长城基金张仲维管理的两只主动权益基金均增加了对港股的持仓,其中景顺长城科技创新的增幅为29%。广发基金刘格菘执掌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港股仓位亦提升了22.67个百分点。
作为外商独资公募,施罗德基金目前唯一一只主动权益产品施罗德中国动力,同样对港股进行了加仓动作。数据显示,该产品的港股仓位从去年四季度的15.08%提升至今年一季度末的32.31%。
除了仓位比例的提升,不少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品种甚至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如嘉实策略精选的新任基金经理陈涛在今年2月接手后,便较大幅度增加了港股科技的持仓,并对前期持仓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调整。
数据显示,嘉实策略精选一季度港股持仓比例环比提升了近33个百分点。在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数量从1只增加至5只,其中第一大重仓股已经切换为腾讯控股(00700.HK),占基金净值比达到9.38%。
在基金经理看来,此举是因为对港股持有更加乐观的态度。同样有加仓举动的银华心怡基金经理李晓星在一季报中直言,相对更为看好港股市场,如港股科技、港股消费、港股红利;以及A股现金流好且估值低位的消费股。
另一组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一季度,公募基金重仓港股数量增至364只,环比新增25只;在加仓金额前二十大重仓股中,港股标的占据9席,医药生物、电子、银行板块成为资金抢筹的三大重点领域,加仓量均超3亿股。
具体而言,腾讯控股作为港股市场的第一大重仓股,持股市值达到了849.06亿元;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中芯国际(0981.HK)等热门标的也同样获得大幅增持,持仓市值均在220亿元以上。截至4月29日收盘,上述4只港股均为恒生科技的成分股,自开年以来的平均涨幅达到33.6%,中芯国际年内涨幅达到43.87%。
回调后配置价值凸显
行情步入二季度,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冲击,此前走势强劲的港股市场骤然承压,截至4月29日,恒生科技指数本月以来累计下跌6.95%。不过,这波调整反而让港股的配置性价比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港股市场的吸引力并未因短期波动而褪色。招商基金投研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对港股而言,在国内科技快速进步的催化效应下,外资仍会重视中国资产重估的机会,而港股AI应用端资产的稀缺性尤为突出,整体估值提升的趋势将延续。在科技行情带动下,港股有望迎来修复机会。
华南一位权益基金经理与记者交流时也表示,港股估值低、价格便宜,分红比例好,能用合适的价格买到合适的公司,这是他将仓位向港股倾斜的重要原因。在他看来,这一趋势并未结束,而调整的本质其实是换筹。
“中美贸易政策消息频出,市场对政策动向保持关注,但对于港股大盘的边际影响有所减弱,当前仍未看到清晰的政策方向,市场风险偏好小幅回升,港股市场观望情绪仍然较重。”邢程对第一财经表示,港股市场接下来可能仍然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邢程解释称,中国资产重估叙事仍在持续,“其持续性取决于市场能否看到国内AI和科技产业不断进展和突破的证据,以验证远期中美科技和生产力博弈齐头并进的预期,这或许是支持中国资产重估的重要叙事基础”。
“后续市场的进一步上涨空间来自企业盈利的修复甚至进一步上修,企业盈利全面改善的抓手或依赖财政政策的有效发力和信用周期的逆转向上。”邢程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预计港股估值中枢将在震荡中上行,国内AI产业发展或是今年贯穿全年的结构性主线,建议持续关注成长赛道的投资机会。
长城基金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曲少杰在一季报分析,在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情况下,海外资金开始关注中国的投资机会,并加大对中国资产的投资规模。港股市场作为过去外资主导的市场,这一次同时受到海内外资金的追捧一改过去的低迷,中国优质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情况有所改善。
同时,他也表示,二季度持续看好港股科技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港股科技互联网行业政策较为友好,企业业绩出现向上趋势,未来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开启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看好新兴消费的增长潜力,年轻人的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
南向资金的持续入场,也表明港股市场的关注度仍未减退。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南向资金本月净买入1581.49亿元(人民币,下同),刷新年内新高。至此,南向资金年初至今累计净流入资金达到5694.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近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