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9 16:31:21 股吧网页版
乡村振兴,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新动力
来源:上观新闻

  临近五一假期,在松江区叶榭镇,井凌桥村等村的农民们正忙碌地将一盆盆娇艳欲滴的花卉从田间地头搬运至销售基地,再通过卡车运往上海的千家万户,为节日增添亮丽色彩。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花卉产业已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让村民和村集体收入节节攀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与此同时,在金山区漕泾镇,为期三个月的村超全国赛上海赛区正在水库村热闹举行,来自上海、浙江的32支球队在此展开激烈角逐。每逢赛事,乡村道路上都是络绎不绝的球迷和市民游客。人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观看充满激情的足球赛,还能沉浸式领略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东方羊角村”水库村的美丽风光,更可在场外“漕泾夜市”的西瓜、番茄、海棠糕等50多个摊位上逛吃逛吃,全方位享受一场“文旅商体农”盛宴。

  产业兴旺了,钱袋子鼓了,村宅环境更美了,乡村的人气和活力回来了……近年来,上海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和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激发城乡融合的动力活力,推动上海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更大突破,努力让群众更加可感可及。

  科技赋能,培育新产业长出“新果子”

  最近,上海青浦哈玛匠果园“一颗水蜜桃卖88元”的消息引发关注。何以能卖出如此高价?“这里每一颗果子,都是论文里的数学模型种出来的。”这是一位种植大户的回答。更直白地说,这已不是传统农业的概念,而是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结出的“新果子”。

  在哈玛匠的试验田里,技术人员正对着桃树调试反光膜,利用这一工具能够有效提升桃子的糖度以及色泽外观。果园理事黄伟介绍说,在上海农科院支持下,他们不仅种出了高品质的专利水蜜桃,更以科技创新为支点,将桃子采摘周期从20天拉长到100余天,并撬动了一条覆盖技术输出、标准制定、农户赋能、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同样,叶榭镇的花卉产业也不再是传统模式。如今,在叶榭镇西部,叶新公路两侧,一座占地2000多亩、总投资近25亿元的花卉产业园——上海松江长三角花卉科创产业园(云间·卉谷)拔地而起。如今,这座现代化的花卉产业园里有花卉种植、消费体验的全产业链布局,并以更大力度辐射和带动井凌桥村及周边村落村民的就业创业和增收创收。

  叶榭镇在探索发展庭院经济过程中,先选择更具产业优势的井凌桥村为试点,推动井凌桥村与花卉基地、市农科院共同签订合作协议;再探索“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村内3户农户试点首期特色庭院经济,引导村民利用屋前宅后的空地养花;最后以“庭院经济”为切入点,实行市农科院统一培训、村民代种,花卉基地统一供苗、兜底销售的形式,打通花卉产业惠及村民的渠道。

  井凌桥村的村民高金英前年尝试种了2000盆后,尝到了甜头,去年又在宅前屋后种植了数千盆。“我们家种植了适用性强,栽培相对简单的火焰南天竹,只要一周浇一次水,一个人就能伺候好数千盆花。”高金英说,通过技术人员指导,以庭院养花的形式给家里增收了上万元。如今,在村党总支、花卉基地以及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支持下,村民们拓宽“庭院经济”的种养规模和品种,同时引入传统压花、拓印等,让“庭院经济”更加精致、立体。

  着眼富民增收,上海正在不断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努力走出农村产业和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

  前不久,位于崇明的长三角农业硅谷总部园迎来了建成后的首批“客人”,旗誉天下、华京硅谷、恒泽益堃等30多家农业企业代表齐齐到场,共话现代农业发展未来。面对澎湃的农业变革浪潮,上海正精准布局,满怀期待地落下关键“三子”——浦东“张江种谷”、奉贤“上海农业科创谷”、崇明“长三角农业硅谷”,以“三谷联动”的科创空间体系,共同支撑引领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试点创新发展。

  比如,在浦东,科研人员主要聚焦破解农业的“源代码”——种源。浦东新区与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的合作,还融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市农科院等多个科研院校的力量,共同推进10个种业发展项目。

  “上海将立足超大城市特点和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充分发挥科技第一驱动力作用,重点聚焦特色种源、生物制造、现代设施等领域,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打造科技协同创新生态圈。同时,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在全国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为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上海智慧与力量。”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负责人表示。

  和美乡村,好风景带来“好经济”

  “村委会帮我们一起打造美丽庭院,家家户户的‘小三园’都这么整齐漂亮,村里的绿地、公园、广场、篮球场也都建起来了。不只我们老人开心,就连我常住市区的儿子,也主动回来装修了老宅,说要建民宿呢!”在崇明竖新镇春风村,57岁的村民范存丽开心地说起村里近期的变化。

  在竖新镇,许多村民都有这样的感受。2023年5月,竖新镇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上海首个“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探索“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经营好、乡风好、宜居宜业”的乡村新范式。“村子越来越美之余,我们也希望借助此次契机,探索出可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的乡村振兴长效机制,让‘好风景’带来‘好经济’。”竖新镇负责人表示。

  有专家曾指出,上海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突出短板之一。如何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现代化的生活条件?近年来,上海将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列入民心工程,全面推升全市乡村“颜值气质”。

  在闵行华漕镇,王泥浜村曾经是脏乱差、群租严重的“城中村”,如今面貌已焕然一新,成功创建了109户像赵春红家这样的“美丽庭院”。在这个村里,从小花园、小果园到小菜园,从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到青砖黛瓦,墙里墙外的美景,点缀着宅前屋后,为村容村貌增添了灵动色彩。王泥浜村的“美丽嬗变”,不仅吸引来了一批批参观者,还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孩子回来度周末。

  各涉农区持续探索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动乡村从“一时美”转向“时时美”。宝山区开展人居环境重点村“百日攻坚”行动,实行“一村一方案”;嘉定区依托“一网统管”,实现人居环境问题从发现到整治的全流程闭环管理;青浦区考核宅前屋后环境;松江区利用农村人居环境“保基础+促提升”资金,分类实施村庄环境建设;崇明区结合花卉、民宿、农旅等新业态,打造美丽庭院。

  今年初,本市有43个行政村拟被认定为“上海市森林乡村”。这也是继去年47个乡村获评之后本市的第二批市级森林乡村。森林乡村,是指乡村自然生态风貌保存完好、乡土田园特色突出、森林氛围浓郁、森林功能效益显著、涉林产业发展良好、人居环境整洁、保护管理有效的生态宜居乡村。为了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本市不断自加压力提出了更高目标、更高要求。

  人才进乡,新农人拓展新天地

  最近,在闵行区马桥镇民主村,一大片农田边,一架架载着上百斤药水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比拼飞行轨迹的稳定性、喷雾的均匀度等,打分指标达20多项……当天,闵行区“植保无人机”及农机驾驶操作员职业技能竞赛顺利举行,35名农机精英经过层层选拔,在决赛现场上演了一场现代农技与智能装备的激情碰撞,展示了新农人的硬核实力。

  不管是农业现代化,还是乡村治理,或是城乡融合发展,都需要源源不断的新型人才到来。青浦哈玛匠果园的黄伟就是这样的新型人才。据了解,截至目前,青浦区前两年培育的13位“头雁”学员,涉及水稻、蔬菜、水产、林果以及休闲农业等领域,带动农户1200余户,联合10余家合作社(企业)共同发展,“头雁”的雁群效应得到初步显现。

  近期,市领导在深入郊区镇村园区调研时也指出,要建设充满战斗力的农村干部和人才队伍,把农村“带头人”选好配强,增进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感情,提升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要大力集聚人才,加快培养一批涉农青年人才,选树一批创新创业人才,让各类人才在农村这块希望的田野上更有用武之地。

  之前,在闵行区浦江镇汇东村,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和新阶层人士代表以“闵行农业还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主题,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开展讨论,“欢迎有想法、有才华、有资源的人参与进来”。现场还发布了一项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伙伴计划”,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25位专家学者成为首批合作伙伴,并推出了三项2025新农人赋能“微计划”。

  更多的创新探索还在继续。去年8月,上海首个“数字游民”国际村在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正式开村,吸引年轻人到乡村体验边旅游、边学习、边工作、边交友、边创业、边旅居的共居共创理想生活。“数字游民这一新力量、新群体的到来,不仅可以解决美丽乡村‘人从哪里来’的痛点问题,还可以盘活闲置农宅、带动乡村就业,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乡村落地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漕泾镇党委书记王咏梅告诉记者。

  上个月,水库村又迎来了“水窠里·大学村”的开村,正式拉开了沪上“青年入乡计划”的序幕。为此,漕泾镇还出台了十条乡村振兴支持引导政策,支持数字游民和青年创客在乡村业态发展、在地宣传、人才入乡等方面的创新创业项目,深耕人才服务,推动青年与乡村融合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