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推动交通运输动力绿色低碳替代,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交通运输动力绿色低碳替代。《意见》提出,到2027年,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行业终端用能的比例达到10%,交通基础设施沿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低于500万千瓦。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新能源营运重卡规模化应用。
《意见》围绕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燃料供应、产业培育、要素保障等领域部署了8个方面25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规划协同,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规划衔接互动,统筹规划交通运输清洁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二是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管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用地用海等支撑保障,鼓励交通与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同步开发、同步招商,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项目核准(备案)流程。
三是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铁路、公路、港口航道和枢纽场站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四是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高效稳定运行,增强交通运输能源系统弹性,提升交通运输能源系统应急能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协同互动。
五是推广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铁路机车车辆、汽车、船舶等运输装备,推动新能源航空器应用推广,推动绿色低碳邮政快递发展。
六是构建安全可靠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体系,持续提升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供应能力,逐步完善交通运输绿色燃料储运加注网络。
七是培育现代化产业融合体系,鼓励新模式推广及新兴产业孵化,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产业补链强链。
八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支撑保障政策,加大资金要素支持,加强标准规范支撑,推进科技创新,强化试点引领,组织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启曜”行动和“乘风”行动,推动各地因地制宜依托交通基础设施开展光伏、风电开发利用,建设一批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创新试点项目。
工信部等七部门:推动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建设10个以上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数据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7年,一是突破一批医药工业数智化关键技术,制修订30项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标准,在智能制药设备、检测仪器和制药工业软件等领域研发推广100款以上高性能产品;二是打造100个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典型场景,建成100个以上数智药械工厂,建设50家以上具有引领性的数智化转型卓越企业,推动打造5个医药数智化转型卓越园区;三是建设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促进中心及分中心,建设10个以上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培育30家以上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卓越服务商。
《方案》在四个方面部署了14项重点任务。一是在“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方面,加强医药工业数智产品研发应用,整合释放医药数据要素价值,改造升级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二是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方面,推广典型数智技术应用卓越场景,培育数智化转型卓越企业,建设数智化医药产业园区。三是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面,强化标准引领,加强质量支撑,培育创新载体,壮大服务队伍。四是在“数智监管提升行动”方面,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创新智慧监管新工具,研究智慧监管新方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子烟、药品药械网络销售、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新业态新领域准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24日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以下简称《清单》)。相比2022年版清单,新版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减少了11项,事项下的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减少了17条,地方性管理措施减少了16条。
《清单》删除了部分全国性措施,将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业务改革为基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检测认证制度。部分放开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筹建、药品和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医疗机构使用放射性药品(一、二类)、试办新型电信业务、林木种子进口、增值税发票印制等管理措施。
《清单》规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药品药械网络销售、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新业态新领域准入,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审批(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纳入负面清单,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从“备案”调整为“核准”,将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生产、批复、零售相关审批纳入清单。
《清单》注重维护金融安全、生产安全、国家安全重要领域重点安全,明确非金融机构、不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在注册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不得使用“期货公司”等字样,落实未经有关机构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或者变相设立期货公司,经营或者变相经营期货经纪业务、期货交易咨询业务等规定。
地方行动
云南:打造旅游消费升级版,遴选建设100个旅居试点
4月24日,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打造旅游消费升级版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出台做实“旅居云南”新品牌、举办系列文旅活动、实施惠民让利政策、深化文旅业态培育、创新文旅消费场景、加快发展入境旅游、释放职工消费潜力、优化政策与消费环境等8个方面的24项措施。
一是做实“旅居云南”新品牌,丰富“旅居云南”产品供给,遴选打造100个旅居试点,推出一批示范项目,发展一批“旅居云南”消费集聚区、特色步行街,推动“彩云市集”进入旅居村。
二是举办系列文旅活动,利用寒暑假、国庆节、春节等组织各类商旅文体消费季活动1000场以上,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特色非遗进景区、进商圈、进街区、进旅居点,打造全省非遗工坊统一品牌。
三是实施惠民让利政策,推出商旅文体消费惠民政策,按季度发布促消费活动清单和惠民政策,加强政企联动促消费,加强与在线旅行社(OTA)平台合作,利用平台大数据推出定制化产品,开展“百城百区”、“百城千站”文旅促消费活动。
四是深化文旅业态培育,拓展“体育+旅游”“商业+旅游”“科技+旅游”“影视+旅游”“温泉+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
五是创新文旅消费场景,开行北京、上海、厦门等城市至云南的旅游主题列车,打造银发旅游列车,深化航空旅游,构建“空港文化会客厅”,拓展公路旅游,推进30条以上特色旅游公路沿线服务设施提升改造。
六是加快发展入境旅游,优化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加快培育昆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入境旅游服务保障水平,用好用足240小时过境免签、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西双版纳免签等政策。
七是释放职工消费潜力,鼓励扩大职工消费,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推出一批跨区域旅游景区、公园年票,鼓励职工和居民扩大文旅消费,深化工会疗休养合作。
八是优化政策与消费环境,创新金融服务,推广“旅居贷”、“云驿贷”、“七彩民宿贷”等普惠金融产品,强化财政支持,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广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交通、水利、电力、先进制造业等项目
4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关于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举措》)。《举措》提出六方面共26条改革措施,更好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关键作用。
在厘清政府投资责任边界方面,《举措》提出要形成政府投资领域目录,并深化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计划管理。《举措》要求,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级评定为红色的市县以及其他地方政府债务高风险地区,要建立国家和省直接投资、补助资金直达项目单位的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实现资金闭环。
在激活社会资本投资内生动力方面,《举措》提出引导支持民间资本扩大创新投入,加快向民企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举措。在交通、水利、电力、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梳理形成向民营企业推介的重大项目和应用场景清单,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支持外资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
在拓宽项目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方面,《举措》提出探索创新县域土地综合整治收益模式,提高县域国有企业融资能力,创新城乡建设投融资方式方法,大力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公用设备租赁制改革,建立重大项目融资调度机制。
在优化审批流程方面,《举措》提出优化精简项目决策、用地等环节,提升环评审批效率,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质增效;在项目谋划储备方面,提出以项目储备库等方式保障县(市、区)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并通过强化市级统筹实现产业错位、肥瘦搭配,引导银行金融机构提前介入,优化融资渠道。
典型案例
山东: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2025年底前迭代更新100个“一件事”服务场景
4月22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塑强“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确定35项任务、158条改革措施,将优化营商环境方案迭代升级至6.0版。
近年来,山东持续抓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连续六年制订出台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相关方案,累计推出了739条改革举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明显。
本次方案,山东将按照“一年起势、两年突破、三年塑强”的要求,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民事、企事、政事三类集群服务场景体系,迭代更新100个“一件事”服务场景;2026年年底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数字化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周期、全覆盖集群服务场景持续健全;2027年年底前,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制度规范体系成熟定型,服务品牌深入人心。
聚焦“民事无忧”,进一步完善民生服务体系。山东围绕教育、消费、就医、养老等个人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提出59条改革举措。其中,在教育服务方面,推行幼儿园入园“一件事”改革,深化教育入学、留学服务“一件事”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中小学午休“躺睡”服务,推动学校课后服务“课程超市”建设;在就医方面,推行就医服务“一件事”改革,实现省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推广病历“掌上查”,推进免陪照护服务等。
聚焦“企事有解”,进一步提升涉企服务水平。山东围绕准入退出、人才服务、跨境贸易等企业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提出65条改革举措。其中,在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度方面,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开展公平竞争政策集成改革,推行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改革;在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方面,推行二手车出口等跨境贸易“一件事”改革,培育跨境电商“组货人”,新建100个公共海外仓,推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担保适用关税保证保险业务等。
聚焦“政事高效”,进一步推进政务运转提质增效。山东围绕数字赋能基层减负、规范涉企执法、信用体系建设等政府履职服务各环节,提出34条改革举措。根据部署,山东将全面深化“无证明之省”“无押金城市”“无人工审批”改革协同联动,统筹推进一体(即现代智慧“政务综合体”)、一舱(即政务服务数字驾驶舱)、一圈(即“1530”政务服务圈,主城区15分钟、乡村30分钟)建设。
为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山东将对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山东通”协同办公平台、“鲁执法”监管服务平台、“鲁惠通”政策兑现服务平台等5个平台进行优化,以提供更好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