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4月29日电(记者魏雨田)在中国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一批独角兽企业正崭露头角,包括地平线、曦智科技、宇树科技及芯驰科技等,这些企业从籍籍无名到浮出水面,直至广受关注,背后是一级市场投资人敏锐且独到的洞察力。
近期,新华财经记者对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夏志进进行采访。夏志进表示,祥峰投资在布局时始终着眼长远,聚焦于长期的行业发展机遇。展望未来,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与卓越成果,一定会在中国诞生。目前,生物医药和医疗科技行业正在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也是祥峰投资重点加码布局的关键方向之一。
锚定硬科技赛道
祥峰投资背靠新加坡淡马锡控股,自2008年起在中国开启早期创业投资业务。彼时,创投资本纷纷涌入互联网领域,祥峰投资却独辟蹊径,将目光投向硬科技领域,在前沿科技、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及先进制造等细分赛道展开布局。
夏志进将这一战略选择归结为两大核心因素: 其一,源于团队基因与专业背景的天然契合。祥峰投资团队自创立之初便对硬科技领域抱有浓厚兴趣,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与行业经验,使其更敏锐地洞察到硬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从而将其确立为重点关注方向。
其二,基于对中国科技发展阶段的深刻认知。夏志进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科技产业发展模式多以借鉴海外成熟经验为主,通过模式复制实现快速发展。但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亟需探索独立自主的创新路径,尤其是在硬科技领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生态。从长远视角来看,硬科技行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未来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与卓越成果,一定会诞生于中国。”
因此,祥峰投资早期便前瞻性地布局创新芯片企业、新型电子材料研发企业等聚焦本土市场的硬科技初创公司。尽管当时硬科技尚未成为投资“风口”。
“风口来得快去的也会快。”夏志进坦言,市场中投资者追逐风口的现象,本质上是一种降低决策失败成本的行为。在热门赛道投资,即便业绩不佳,也可将责任归咎于行业大势,通过“从众效应”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实则是将投资决策外包给外部环境。
在夏志进看来,这种模式潜藏巨大风险——风口行业未必能创造长期价值。以过去十年的AR/VR领域为例,尽管多次成为投资热点,但至今尚未诞生具备广泛影响力的头部企业。
“在投资中,我们更希望‘以我为主’。”夏志进说,祥峰投资秉持独立决策的理念,不过度关注风口或投资周期的长短。即使投资时点与市场热点错位,只要符合团队对行业价值的判断,就会果断出手。
加码生物医药和医疗科技行业
除了科创行业之外,生物医药和医疗科技同样是祥峰投资长期深耕的重点领域。夏志进认为,当前生物医药和医疗科技行业已显现出诸多积极信号。
一方面,跨国企业并购中国医药资产的案例显著增多。自去年初起,行业内频繁出现大型跨国药企收购中国本土创新药资产的现象。“在祥峰投资所投的医疗企业中,如葆元医药AnHeart、锐格医药Regor等,有四五家成为并购标的,此类交易正逐渐常态化。”他说。
另一方面,港股医药板块迎来价值修复。2018至2019年,大量中国医药企业赴港上市,但受市场环境影响,股价长期低迷。而自去年底至今年初,港股医药股集体上扬,部分优质企业股价表现尤为亮眼。夏志进举例表示,祥峰投资所投的一家已经实现盈利的医疗企业和铂医药(2142.HK),股价在本轮上涨中飙升约8倍,远超行业平均涨幅,显示出二级市场对医药板块的信心回升。
同时,夏志进也表示行业存在诸多痛点,尽管中国医药公司的创新能力已获国际认可,其研发成果却多被海外企业收购。他认为,当前国内医药产业在药物研发的临床转化与商业化环节仍存短板,大量处于早期研发或临床初期的优质项目,难以在本土完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完整链条。但他同时强调,中国医药企业在创新研发的“第一步”已取得扎实成果,未来随着产业生态的完善,商业化潜力巨大。
夏志进表示,基于对行业长期价值的判断,祥峰投资将持续加码生物医药领域。医药行业周期性波动不可避免,作为投资人,关键在于在市场上行周期中,持有具备高价值的核心资产,确保项目在并购或上市等退出渠道中具备强竞争力。
绿色投资应立足长远视角
近年来,应对生态环境挑战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近日祥峰投资与淡马锡基金会联合主办了首届“绿智未来”可持续发展全球挑战赛,在全球范围内征集、评选可持续发展领域创新性技术解决方案。同时以慈善公益奖金为种子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产业。
“对于绿色产业的投资不能局限于短期视角,更应从十年二十年的长周期维度进行研判。”在挑战赛期间,夏志进对记者表示,这与中国“双碳”战略的长期目标高度契合。在这一框架下,未来的机会可能并非当前热门领域,反而会催生出全新的增长点。
在夏志进看来,新材料领域蕴含巨大潜力。绿色科技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本质上依赖于材料技术的创新突破。以电池行业为例,其发展离不开材料技术的迭代升级;在其他细分领域,催化剂等关键材料的研发同样至关重要。相较于杜邦、陶氏等拥有百年积淀的国际材料巨头,中国材料企业的技术积累相对薄弱。但夏志进强调,这反而构成了发展机遇。中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坚定,因此,长期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为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提供确定性支撑。
“祥峰投资在布局时始终着眼长远,聚焦长期的行业发展机遇。”夏志进坦言,这并不意味着投资策略一成不变,每年的细分领域布局都会根据市场动态与外部环境进行灵活调整。以半导体领域为例,早期公司侧重投资芯片设计企业,随着行业发展和国产替代需求提升,近两年投资重心逐步向上游延伸,重点关注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配件、关键材料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