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9 03:10:29 股吧网页版
云南咖啡产业正在崛起 茶马古道咖啡飘香 产业链期待期货护航
来源:证券日报

  来自茶马古道的云南咖啡正走出国门,香飘世界。

  以日本消费市场为例,无论是在热门商圈的咖啡店还是人潮涌动的咖啡展会,都能见到我国云南咖啡的身影,质优味醇的云南咖啡正成为日本消费者的新选择。

  云南省普洱市,一个以茶闻名的城市,如今已成为“中国咖啡之都”。作为云南咖啡的主要产区,普洱市的咖啡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四成以上。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宁洱县”)则是云南普洱小粒咖啡的主要产地之一。

  近期,《证券日报》记者对宁洱县咖啡种植产业展开深入调查,采访了宁洱县咖啡产业管理部门、咖啡厂、种植园相关人士以及当地农户,感知当地咖啡产业的坎坷与成长。岁月斑斓的茶马古道,如今被咖啡涂抹上了现代色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云南咖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涵盖种植、加工、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方方面面,承载着时代使命。当下,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尤其在国际咖啡价格波动剧烈的形势下,金融赋能咖啡产业的需求愈发迫切,产业链对于期货工具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期货对冲价格风险、增强中国咖啡产业定价权的功能值得期待。

  小县城走出大产业

  宁洱县的咖啡产业发展史,也是当地咖啡豆从“土特产”变成“金豆子”的价值跃迁过程。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咖啡深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随着价格水涨船高,咖啡也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黑色金子”。云南是中国国产咖啡的最主要产地,宁洱县为主要产业区之一,这里地处云贵高原南缘,拥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为咖啡树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同时,山地地形使得这里的咖啡种植园多分布在海拔适宜、坡度适中的山坡上,更有利于咖啡树接受充足的光照,从而产出品质上乘的咖啡豆。

  “宁洱县历史悠久,早在200年前便兴茶业、开矿山、通贸易,是西南地区的商贸重地。咖啡种植开始于30年前,由于种植条件得天独厚,孕育了口味独特的小粒咖啡。”宁洱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胡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此,“左手咖啡、右手茶”的生活方式走进这里,并持续滋养着融入“绿色食品牌”战略的宁洱大地。

  如今,咖啡产业已成为宁洱县主要产业之一。在长期发展中,当地咖啡产业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脱贫攻坚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经国际咖啡组织(ICO)、雀巢公司和国内机构的品评及化验,普洱咖啡以独特风味被赞誉为‘质量最好的咖啡’之一。”胡严表示,截至目前,全县咖啡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为农民增收、发展城乡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介绍,2018年,宁洱县成为云南省首批脱贫县之一,茶叶、咖啡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

  宁洱县咖啡产业发展并非一路坦途,也经历过黯淡岁月,但得益于当地财政的坚定支持,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陈俊杰是一位拥有30多年咖啡种植经验的农户,他在宁洱县老鹰岩村承包了占地600多亩的咖啡种植园。陈俊杰向记者讲述了早期种植时的艰难经历:“1999年的时候,当地咖啡豆价格最低跌到每公斤5元,而成本价在每公斤8元左右。”说到这里,他仍心有余悸:“那年咖啡树还遭遇了霜冻等严重气候问题,受灾严重,大面积减产,当地产量下降了80%左右,仅一家种植园亏损就多达几十万元。”

  “上世纪90年代的几十万元,对于咖啡农户来说是无法承担的,最后还是靠政府补贴才弥补部分损失。当时如果不是财政支持,本地咖啡产业很难存活。”他感慨地说。

  如今的咖啡产业则正在宁洱县茁壮成长。在当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咖啡占据重要位置,“壮大实体育龙头,以更优方式构建产业体系”被列为工作任务之首,其中提到:成立咖啡产业联合会,推广种植瑰夏、波旁等优良品种咖啡3000亩以上,建设咖啡标准示范园1000亩,改造中低产咖啡园1万亩,新增咖啡精深加工生产线2条。从工作部署中可以看出,宁洱县推动咖啡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记者注意到,不仅是宁洱县重视咖啡产业,咖啡在云南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拥有一席之地,其中特意在“产业强省加快推进”相关表述中提及,2024年,茶叶、鲜切花、核桃、咖啡、橡胶等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位。

  在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的背景下,宁洱县咖啡产业通过立足本土优势、提升咖啡品质、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搭上咖啡消费热的快车,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咖啡产业重地。

  一个个“小县城”砥砺耕耘,凝聚了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本土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出云南咖啡的金字招牌。

  尚缺乏“价格稳定器”

  近年来,我国咖啡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需求日益旺盛,供给愈加不足,导致我国咖啡市场依赖进口,容易受到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

  “从供需关系上看,国内咖啡需求旺盛,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但国产咖啡豆的产量难以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张需求。”胡严表示,近十年中国咖啡豆产量相对平稳,但进口量近五年却保持20%的增长。

  “预计今年咖啡生豆产量约为10万吨,但也仅能满足我国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其余缺口均需从国外进口。”云南咖啡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继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咖啡市场需求端近5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15%左右,消费者数量已突破3亿人,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

  这也给云南咖啡进一步提升产能提供了更大空间。一方面,我国咖啡消费热情高涨,市场需求量大,空间广阔;另一方面,未来随着云南咖啡产量增长,相应地,也能降低对进口的依赖,有利于防范国际市场风险。

  事实上,鉴于我国咖啡产业依赖进口的现状,国际咖啡豆价格的大幅波动更易传导至国内咖啡豆价格,这种价格波动风险正在制约我国咖啡产业的稳健发展。

  当前,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巴西咖啡豆产量和出口量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天气干旱对巴西咖啡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影响了咖啡豆产量、质量。在此形势下,国际咖啡豆价格也出现大幅波动。公开数据显示,美国洲际交易所(ICE)美国咖啡期货价格去年2月份始终在200美分/磅关口低位震荡,到了今年2月底创下430美分/磅的历史高点,近一年涨幅超过110%;不过,自此之后,该咖啡期货价格维持下行态势,本月初一度下跌至324美分/磅阶段性低点。

  受此影响,国内咖啡豆价格波动明显,风险上升。事实上,价格稳定性差正是制约咖啡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国咖啡在国际市场定价权的相对缺失。

  “在中国咖啡消费需求大幅提升下,产量远不能满足消费,需要依靠大量的进口来填补缺口。”咖啡金融网创始人陶健补充说,现阶段,咖啡产业呈现存量业务转型升级和增量业务提升的双重难题,但从全产业链发展来看,均面临价格波动等风险。

  “虽然近两年咖啡豆价格有所走高,但这种高企局面不会一直持续,一旦下跌,最终风险仍然由种植户来承担。”陈俊杰向记者坦言,其实咖啡豆价格风险由来已久。老鹰岩村开始尝试大面积种植咖啡时,便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早期咖啡产业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近两年,由于国际市场咖啡豆价格大幅波动,国内市场咖啡豆价格也随之波动。”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咖啡豆价格高企时,加工、零售企业成本提升;价格低迷时,农户却无法应对波动风险,只能通过不断减产来降低损失。

  事实上,咖啡豆价格的波动对整个产业影响很大。据张继伟介绍,早些年咖啡豆价格低迷时,云南省部分咖啡农户出现弃种、弃管、弃收的情况,产出面积和单产量大幅减少,加之种植户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和规模化种植经验,易受病虫害和气候变化影响,影响咖啡生豆品质的稳定性。“中国咖啡种植户多为个体,在面对市场波动和收购谈判时,缺乏议价能力。”

  “中国咖啡豆价格没有‘稳定器’,在极端天气影响下,咖啡豆价格可能会暴涨,但受各种市场因素影响,也可能出现暴跌。”胡严认为,国内“靠天吃饭”的生产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咖啡定价权。

  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服务总部总经理王鹏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咖啡产业目前仍面临许多短板,其中价格风险波动冲击最大,这反映出中国咖啡产业定价权的缺失。

  咖啡期货呼声渐起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管控好价格风险成为我国咖啡产业发展的难点所在。借鉴国际市场经验,在我国市场创新推出咖啡期货,或成为破局的重点。

  国内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瑞幸咖啡的做法或许可以给市场启示。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24年,瑞幸咖啡便与巴西签订5年24万吨咖啡豆采购协议,提前锁定成本,这类似于在期货市场建立“防波堤”,避免了被价格“巨浪”直接冲击。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推出咖啡期货,可以发挥期货套期保值功能,助力促进价格发现、对冲价格风险,有利于咖啡市场长期供应,稳定产业链,还有助于增强中国咖啡国际定价权。

  不仅如此,推出咖啡期货,还有利于带动国内咖啡产业在种植、加工、仓储等环节实现标准化,促进培育咖啡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与竞争力,增强中国咖啡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外,推出咖啡期货,有利于丰富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品种体系,提升商品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对于咖啡加工和消费企业而言,虽然消费规模快速增长,但是对原料价格只能被动接受,话语权不强。因此,咖啡全产业链对咖啡期货的需求都较为强烈。”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研究所农产品首席分析师周小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推出咖啡期货,通过挂钩期货订单模式,农户可锁定价格下跌风险,敢于进行长期投资,对促进我国咖啡生产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可在价格上涨前提前锁定原料成本,起到明显的降本增效作用。

  “当前,咖啡产业链上下游无法通过期货功能来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保障生产利润。因此,国内急需尽早推出针对云南省等地的咖啡期货及相关衍生品产品,完善国内咖啡定价权体系及价格风险对冲体系。”王鹏表示。

  此外,在业界人士看来,金融赋能咖啡产业需要协同发力,除了期货工具外,银行、保险等机构也需发挥功能作用。

  “在咖啡方面,国内期货市场缺失相关风险管理工具,企业需通过境外市场对冲。建议加快推进‘保险+期货’试点模式,在云南省部分地区试点咖啡价格保险,由期货公司设计场外期权对冲保险公司风险。”胡严还建议,通过政府、银行、担保机构等多方协作,分散风险并提升融资可得性,如“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模式、数智化服务模式等。

  “在普惠金融方面,建议对咖啡产业链条上游种植及加工、仓储等环节企业,推广普惠金融相关信贷政策。”王鹏认为,比如,通过特别国债贴息补贴等优惠措施,加强对规模型企业的支持,针对咖啡产业链分散的特点,以规模型企业为支点服务中小型合作社,推广“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等融资模式,解决中小咖农、合作社资金周转难题。

  云南咖啡产业行稳致远,需以金融赋能筑牢根基。唯有凝聚金融合力,以创新工具为帆、多元服务为桨,以金融“软实力”赋能产业“硬实力”,才能助力云南咖啡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破浪前行,实现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