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政府发布通知,决定从2025年5月1日起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将月最低工资标准由现行的1880元/人,调整为2080元/人,增幅为10.6%;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18元/人,调整为20元/人,增幅为11%。今年以来,已有福建、广东、贵州、四川等多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围绕中低收入群体增收这一民生关切,一系列有力举措密集出台,为消费大市场注入源头活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笔者认为,近期积极信号持续释放,多省份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将有效提振居民消费信心。下一步,还可在需求侧和供给侧推出更多针对性举措,让居民有能力消费、愿意消费、放心消费。
精准施策,让老百姓有能力消费。在刺激耐用品消费方面,政策还可进一步加大消费品补贴力度,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范围;在扩大非耐用品类消费方面,落实好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的举措,让老百姓手中有更多资金用于日常消费,从而为消费市场的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顺应趋势,让老百姓愿意消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特点。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融合、产业集聚;另一方面,要深入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大力培育品质电商。通过居民增收与消费升级良性互促,不仅能够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品质,还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优化环境,让老百姓放心消费。首先,有序减少消费限制,及时清理对消费的不合理限制。其次,完善消费配套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消费纠纷解决机制,让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有效解决。最后,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着力减少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
我们期待着,需求侧和供给侧协同发力,切实把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带来的红利,转化为餐桌上多一个菜、旅行中多一段风景……全面激活消费市场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