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评论员刘硕
随着一系列免签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中国游”持续升温。据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入境外国游客达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40.2%。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接待外国旅客2694万人次,同比增长96%;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增长77.8%。离境退税等政策持续加力,对入境消费拉动明显。
一季度入境游市场迎来“开门红”!数字跃动的背后,是中国不断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的坚定步伐,是免签政策、离境退税等便利措施的落地见效,更是中国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拥抱世界的生动写照。当前,中国已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对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对54个国家实行过境免签并将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从“说走就走”的免签便利,到“买全球、退无忧”的离境退税,再到国际航线加速恢复……一系列举措不仅拉近了中外民众的心理距离,更彰显了文明古国在新时代的开放胸襟。这种主动开放,既满足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好奇与向往,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的中国动能。未来,还要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推动“流量”与“留量”同步提升,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拥抱世界,为国际旅游市场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入境游不仅是文化交往,更能为地方经济带来直接增长。以广州为例,近期,随着“即买即退”政策加速落地,广州借广交会契机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在太古汇等核心商圈,境外旅客购物后无须前往机场退税,只需通过手机上传购物凭证,即可在商场内一站式完成退税流程。新模式下,退税环节从传统的“商场—海关—机场”简化为“商场直退”,退税链条更短、时间更快、效率更高,实现从“购物车”到“登机口”的无缝衔接。接下来,还要持续优化境外旅客服务链条,通过细化多语种导购、电子支付适配、退税流程宣传等配套措施,增强游客的消费黏性,将“短期消费”转化为“长期消费力”,让“中国购”与“中国景”同样令人流连忘返,形成以开放促发展、发展促开放的良性循环。
从更深层次看,作为“行走的民间外交”,中国游的持续火热,也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曾经,外国游客的购物清单里可能只有大熊猫玩偶和茶叶,如今,非遗文创、国潮设计、智能科技产品等都成了不少人的“心头好”。在TikTok、Instagram等平台,#Made in China#话题下的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亿次,外国博主们用“真香”“宝藏”等词汇为中国商品点赞。国际视野下,中国元素不断“上新”,“中式美学”日益多元。“食在广州”的原汁鲜味、大唐不夜城的“盛唐密盒”、高铁穿行的现代速度、茶馆氤氲的市井烟火……这些外国游客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用眼睛观察真实中国,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中国发展的密码,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自来水”,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跨越山海,更好呈现在世界面前。
从“迎进来”到“住下来”,从“逛景点”到“品生活”,中国游的“带货”能力,源于开放格局与市场活力的携手共进。展望未来,还要继续打好政策“地基”、升级服务“软件”、厚植文化土壤,以开放之心拓宽国际“朋友圈”,以务实之举优化旅游生态,中国必将成为更多人心中的“人生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