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的日子里,上海市民迎来一场以运动为名,能带来吃喝玩乐等多重享受的派对。4月28日,市体育局召开发布会,确认2025年上海体育消费节于当天启幕,将一直持续到11月。这场以“尚嗨运动”为核心IP,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模式,深度融合体育与消费、文化、旅游、商业等多领域,打造覆盖全城、贯穿全年的消费盛宴,有望激发申城消费的新活力。
新习惯
4月28日发布的2024年度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去年申城居民人均体育消费金额为4362.7元,相较2023年增加6.4%,可以说,体育消费正逐渐成为沪上居民的新习惯。这一点,体育场馆辖区商业体经营者的感触颇深。

申花球迷选购装备记者李铭珅摄
“只要是八万人体育场或万体馆有比赛、演出的日子,我们这里总是高朋满座。”即将过去的4月,徐家汇飞洲国际商场地下一层饮食店的很多员工忙并快乐着,他们的手机里,都保存着上海申花、上海男篮的赛程表和其他演出信息,“有主场比赛的日子,我们都会做些特别准备,因为来的人非常多。”站在店门口负责带客的小曹感慨,之前没想到体育赛事能够带来这么大的溢出效应,现在不仅切身感受到了,还成了参与者和受益者。“这里很多店铺的员工,都会把有比赛和演出的日子设置成特别提醒,因为要提前做好应对大客流的准备,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更高,虽然会辛苦一些,但营业额上去了,我们也更有动力和盼头。”小曹笑着说。
在临近体育场馆的商场工作这些年,小曹和同事已经开始习惯每隔几周应对一次球赛或者演出带来的大客流,“我们形成了一套特别的应对流程,会尽量减少客人等待的时间,让他们带着好心情去球场看球,当然也希望能得到客人更多的理解。”

体育消费增长势头迅猛陶煜洋摄
因为体育赛事养成全新消费习惯的,不只有餐饮店的工作人员,还有不少前来就餐的球迷。商场一楼的申花产品售卖处面积不算大,但每逢主场比赛日下午,总有不少人会在吃饭前进去看一看,寻找心仪的产品。这便是体育赛事成为城中热事后,能够给消费和经济带来的活力。
新尝试
在不少人的传统印象里,“体育消费”仅仅等同于购买体育装备、赛事门票、各类相关周边产品以及观赛所需的餐饮、住宿等方面,如今,这些“老花头”虽然仍算得上体育消费的“主力军”,不过随着消费业态的不断发展变化,不少赛事也开始了新的尝试。
即将在“五一”假期开幕的2025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将运动与文化艺术相结合,推出“马术文化体验展”,28日的发布会上,赛事组委会还确认,今年赛事期间,久事马术中心的B1、B2层将开放,供市民免费体验马文化主题消费场景,以进一步打破“项目壁垒”,实现赛事的“跨圈”发展。

F1车迷选购心仪产品记者李铭珅摄
在2025中国坐标·上海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燃GO徐汇”体育消费嘉年华、英雄亚洲冠军联赛、2025 亚洲(夏季)运动用品与时尚展等即将陆续在申城启幕的赛事及活动中,也有许多融合了体育与科技、体育与餐饮、体育与旅游、体育与展览、体育与宠物经济等多方面的全新尝试。体育消费节期间,参与者将获得AI虚拟体育、跟着赛事去游玩、人与萌宠一同参赛等全新体验。未来,申城的各类体育赛事将依托文体商旅展的深度融合,从视觉、听觉、味觉等维度为参赛者和观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与众不同的体验,同时以举办赛事为契机,进一步激发体育消费所蕴含的潜力,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