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迟悦香港报道
4月28日,在香港理工大学“医工结合”及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科研创新的相关分享会上,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当前的市场形势看似存在诸多挑战,但实际上也为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尤其是在美国以外的市场,包括欧洲、亚洲等地区,香港和内地的企业迎来了更多合作机会。
“很多企业主动与我们联系,希望借助我们的技术优势,共同开拓美国以外的市场。”赵汝恒进一步透露,当前的贸易格局促使企业更加积极地寻求与海外市场的对接,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香港和内地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香港理工大学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系主任蔡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香港背靠内地庞大的医疗资源,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医疗数据方面。从医学数据的角度来看,医疗领域的应用与数据量及数据质量密切相关。内地丰富的患者种类和多样化的治疗方法,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蔡璟补充道,这些丰富的医疗数据为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香港可以充分利用内地的医疗数据优势,在人工智能模型开发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技术落地与应用。通过充分利用内地的医疗数据,企业能够开发出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这种优势不仅为香港的科技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全球医疗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蔡璟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自动分析患者CT影像生成肺部功能影像,并通过“功能引导”放射治疗技术设计个性化方案,降低对高功能区域的放射损伤。该系统采用尖端算法训练模型,兼容主流放疗设备,目前正在香港和内地医院开展临床测试,并计划扩展至肝脑肿瘤治疗。

蔡璟团队研发的自动分析患者CT影像生成肺部功能影像人工智能系统,拍摄:实习生莫林衛
本次分享会上,香港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何明光带来了其团队的最新成果,该产品创新应用生成式AI,仅凭普通眼底照片即可生成高精度血管造影影像,该产品现于粤港澳大湾区顶尖机构进行多中心试验;南京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张丹则带来了其团队首创的三轴全向踝关节康复机械人,该设备正与上海华山医院合作临床测试,未来将结合AI提供个性化方案,并拟扩展至肩手关节康复领域。

三轴全向踝关节康复机械人,拍摄:实习生莫林衛
赵汝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张丹教授和何明光教授均在内地的重要研究平台中推动人工智能与医学界的融合与创新,并大力推动“大健康产业”和“AI + 医学”的发展。因此,香港的研发团队得以运用内地的医疗数据。如果在后续研究进程中将内地庞大的医疗数据持续转化为产品和成果,将有效推动香港“医工结合”产品的出海。
据悉,工信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单位印发的《“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智能医疗装备发展是“十四五”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包括支持医疗装备、医疗机构、电子信息、互联网等跨领域、跨行业的深度合作,鼓励医疗装备集成5G医疗行业模组,嵌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
赵汝恒强调,香港理工大学正全力争取筹办香港第三所医学院。学校将依托“医工结合”的优势,培育兼具临床与科研能力的医学人才,为全民健康贡献理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