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来看,经济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金融体系保持稳健,金融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研究丰富政策工具箱,将适时推出增量政策”……4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有关情况,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介绍称。
针对市场关注的美国国债和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等问题,邹澜一一作出回应。邹澜表示,我国外汇储备以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为目标,实现了投资组合较为有效的分散化。单一市场、单一资产的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总体有限。

外储投资有效的分散化
降低了集中风险敞口
自美国政府4月初宣布实施“对等关税”以来,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其中,全球股市首当其冲,美股市场大幅下跌。美国国债市场也经历了历史性动荡,4月11日—17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当周飙升2.92%,创下2001年以来最大涨幅,债券价格与收益率的反向变动下,美国债券价格暴跌,使得许多持有美债的投资者资产大幅缩水。
与此同时,4月21日,美元指数三年来首次跌破99关口,随后进一步下挫跌至98下方,盘中最低跌至97.9137。
谈及近期美国国债和美元汇率市场出现大幅振荡对中国市场的影响,邹澜指出,美国宣布对多个经济体大幅加征关税,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治理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破坏全球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同时,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风险情绪上升,美元指数大幅下行,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国股市波动加剧,全球资产组合在区域间重新配置。
邹澜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以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为目标,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在国际金融市场开展投资,实现了投资组合较为有效的分散化。单一市场、单一资产的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总体有限。
结合我国官方储备资产情况来看,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我国官方储备资产包括外汇储备、基金组织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黄金以及其他储备资产。截至2025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407亿美元,已经连续16个月保持在3.2万亿美元关口上方。
广开首席产研院资深研究员刘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多元化一直以来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经营原则之一。尽管官方投资组合比例尚未明确公布,但一般认为,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国国债、机构债券等)占比较大,日元、欧元、英镑等外汇资产为辅,同时我国还储备了一定量的特别提款权和黄金。
刘涛认为,随着近年来对美出口在我国总出口中占比持续下降,加之我国与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逐步使用本币进行交易,未来美元资产在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组合中占比持续下降将是大势所趋。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我国外汇储备通过多元化投资策略,覆盖全球主要市场和资产类别,有效分散了单一市场波动风险。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关口上方,反映出市场韧性和政策调控的有效性。这一成果得益于我国经济基本面坚实、国际收支平衡及外汇市场成熟度的提升。尽管美债波动引发全球资产再配置,但分散化策略降低了集中风险敞口,叠加人民银行对汇率预期的主动管理,共同支撑了外汇储备的稳定性。
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强化政策托底预期
金融市场的传导效应下,中国外汇市场也出现了短期震荡,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波动中分别触及7.35、7.4关口下方,随后双双逐步回升至7.3附近波动。
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5年4月2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2043元,相较前一交易日中间价7.2066元,调升23基点。
截至当日15时45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7.2977,日内贬值幅度为0.13%;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7.2999,日内贬值幅度为0.15%。
针对人民币汇率表现,邹澜表示,从我国来看,经济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金融体系保持稳健,金融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运行平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运行在7.3元左右。
邹澜强调,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同时,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外汇市场的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个“坚决”的表述与此前监管部门针对汇率的表述保持一致,本次邹澜发言对于外汇市场而言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明明从三方面进行了解读。
明明认为,一是强化政策托底预期,通过“逆周期调节+市场秩序维护”组合拳,表明人民银行将主动干预非理性波动,防范超调风险,为市场提供“政策安全垫”;二是凸显市场机制成熟化,强调企业套期保值比率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扩大等市场行为优化,释放外汇市场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内生稳定”转型的积极信号;三是锚定长期稳定框架,通过“经济基本面支撑+汇率弹性增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三位一体机制,明确人民币汇率将在双向波动中保持合理区间,为跨境投融资提供稳定锚点。
适时降准降息
研究丰富政策工具箱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本次会议再次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在金融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邹澜表示,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决策部署,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各项政策协同发力,督促银行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6万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人民币贷款余额265万亿元,同比增长7.4%。
“关于贷款增速需要特别说明一点,去年底以来,国家实施大规模专项债券置换行动,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再融资债券归还存量隐性债务,以贷款为主,这样对统计数据分析带来一些影响,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按可比口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应该是超过8%。”邹澜进一步解释道。
从总量看,一季度人民银行精准投放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从结构看,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更加有力,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金融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
以房地产领域为例,邹澜提到,2024年3月末,人民币住户居民消费贷款余额接近60万亿元,一季度增加了大约2500亿元,同比多增超过200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大约为38万亿元,一季度增加了大约2200亿元,跟去年一季度相比,同比多增超过2000亿元。
对于加力支持实体经济,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稳就业、稳增长重点领域,精准加力做好金融支持。
此外,邹澜透露,人民银行还在研究丰富政策工具箱,将适时推出增量政策,助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明明表示,4月政治局会议对宏观政策定调“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则是延续了“适度宽松”的基调。总量工具要求“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延续了政府工作报告以来的表述。同时,发挥结构政策精准滴灌功能,支持重点领域发展。
“这一表态反映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指出,后续货币政策将在应对外部冲击,刺激国内需求上发挥重大作用,除落实已有的货币政策以外,人民银行还将积极行动,提前做好政策储备,在适当时候推出新的宽松政策,助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针对后续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的走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表示,在外部需求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的情况下,更好发挥内需主动力作用是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发力点。今后货币政策工具箱将持续扩容,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良好的金融环境。
王运金认为,人民银行后续可能会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尤其是下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的再贷款利率,推动金融机构下调对科创企业、绿色企业、服务型企业的贷款利率,贷款政策向民营企业倾斜,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