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上海地方金融纠纷调解协同机制成立大会上,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等4家协会签署并发布了《关于共建上海地方金融纠纷调解协同机制的倡议书》,标志着由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牵头建立的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纠纷调解协同机制正式成立。

搭建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
地方金融作为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各类金融、商事纠纷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与服务社会发展的质效。前期,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上海市商业保理同业公会、上海典当行业协会、上海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分别成立了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同商事调解中心、上海黄浦典协法律调解中心、上海市小额贷款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开展金融、商事纠纷先行调解,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化解了部分纠纷。
以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例,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宏伟表示,在开展先行调解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和困难,比如,目前融资租赁纠纷中既有法律关系简单、标的金额较小的简单案件,又有法律关系复杂、标的金额巨大的复杂案件,大多在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以上。但由于协会的调解组织属于人民调解组织,主要是解决简单的包括涉及民生的普通民商事纠纷,对于复杂的案件在功能定位和化解能力上还不够,亟需建立差异化的调解工作互补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地方金融纠纷调解协同机制应运而生。该机制是在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牵头,与上海市商业保理同业公会、上海典当行业协会、上海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共同筹建,旨在充分整合资源,搭建专业、高效、公正的商事调解平台,通过先行调解、司法确认等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方式,为会员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支持,共同应对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
“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纠纷调解协同机制,通过四家协会下属四个调解组织的协同互动,进一步整合上海地方金融的调解资源,发挥调解合力,提升调解功效。”赵宏伟说。
上海市商业保理同业公会会长、国药融汇(上海)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祥红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地方金融纠纷调解协同机制的建立,是优化上海金融营商环境、加强投资者保护的重要举措,“该机制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能够快速化解矛盾纠纷,减少诉讼过程中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和公正性,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孔祥红进一步表示,与传统的司法诉讼和仲裁相比,上海地方金融纠纷调解协同机制所倡导的多元调解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多元调解方式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化解纠纷,避免了司法诉讼和仲裁程序繁琐、时间较长的问题。其次,多元调解方式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有效减轻当事人的经济负担。再次,多元调解方式注重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沟通达成共识,有助于维护当事人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首家商业保理行业商事调解组织成立
当天,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同商事调解中心和陆家嘴商业保理纠纷调解工作室也正式揭牌成立。
上海市商业保理行业是地方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4年末,上海市共有商业保理公司297家,资产总额约1325亿元,当年累计新增投放金额约3500亿元。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业内各类金融、商事纠纷时有发生,且存在立案难、化解难等堵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保理公司的正常经营与服务社会发展的质效。
在上海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的支持和指导下,上海市商业保理同业公会发起设立了全国首家由商业保理行业协会发起的商事调解组织——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同商事调解中心,旨在建立协调联动、高效便利的商事及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会员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支持,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陆家嘴商业保理纠纷调解工作室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同商事调解中心的日常办事服务机构,更加贴近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主体,将为企业提供“现场问诊”服务。
校对: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