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确定性环境中寻找确定性机会,当下的可投资产中,股票投资是较好的选择。”4月28日,宁泉资产执行董事杨东现身兴证全球基金、财联社、腾讯新闻共同主办的“投资·可为:2025年度中国投资人峰会”上海场,期间,他开宗明义阐述了对权益市场的看法、变局中的主线以及“种田式”投资理念。
杨东近年来颇为低调,作为价值投资大佬,此次罕见发声自然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在“见证历史”成为高频词的今天,不确定性如同遮挡在投资者面前的层层迷雾,如何穿越这层迷雾,寻找确定性机会?
杨东最新观点一览:
在不确定性环境中寻找确定性机会,当下的可投资产中,股票投资是较好的选择。目前投资中国股市,会比存款、国债、银行理财等资产的回报更好。
尤为看好内需主线,尤为关注提振内需、政策发力等方向来寻找标的,回避低端、产能过剩的出口企业。
“种田式”投资,那些高分红、经营稳固、商业模式清晰量化的公司,在杨东眼中,就是值得投资的良田。
如何控制风险?待在自己的能力圈、太贵的不要买,学会利用衍生品工具。
一句话给不出操作建议,投资是挺专业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历练,还是要谨慎一点。
乐观看待权益资产的投资机会
围绕着“可为”这一主题,杨东直指本质,当下的可投资产中,股票投资是较好的选择。目前投资中国股市,会比存款、国债、银行理财等资产的回报更好。
这种相对优势不仅体现在潜在回报率上,更源于中国股市的结构性变化——随着市场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投资者能够找到更多被低估的优质标的。在他看来,当前环境下,遵循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实现“可为”,即获得令人满意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变局时代的两大关注主线,尤为看好内需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科技创新、国际环境变化、经济产能过剩、资本市场的变革等诸多议程之下,杨东将目光投向了国际贸易格局。
杨东指出,中短期来看,贸易摩擦的演变轨迹至关重要。要观察此后会如何演化,最终双方达成何种新平衡。最终“双方多多少少都还是需要有妥协的,否则双方都承受不起”。
这意味着,未来要达成平衡不一定是静态的,而是动态调整的过程,投资者需要密切观察其中的变化与机会。
内需提振政策构成第二条主线。杨东预计,政府将出台“强有力的提振消费、拉动内需的措施”,这将对股市创造诸多机会。他特别强调,要围绕政策发力的方向寻找标的,同时适当回避出口占比高、尤其是低端过剩出口产能的企业。
从更长期的角度,杨东提及对国运走向的思考,比如中国崛起的同时,有什么样的智慧控制冲突,能否形成良性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杨东虽然重视宏观分析,但明确指出“做投资更多的还是从微观角度”。在大背景下去思考、寻找、分析,但真正重要的还是在微观的地方。
“种田式”投资与构建安全边际
“种田式投资”理念生动诠释了杨东的价值投资方法论。他介绍,这一比喻强调投资应像农夫耕作一样,专注于企业内在价值的成长,通过增值和分红获得回报。
在实践中,“良田”具有几个鲜明特征:高分红提供稳定现金流;经营稳固确保业务可持续性;商业模式清晰良好则降低了判断难度。
“种田对应的就是打猎,打猎就是一种交易,是赚别人的钱。”那些高分红、经营稳固、商业模式清晰量化的公司,在杨东眼中,就是值得投资的良田。
安全边际是杨东投资哲学中重要的部分。早在2021年市场狂热时,杨东就重点强调安全边际。在当下,世界变化加快,黑天鹅事件频出,杨东坦言,没有很好的办法预测未来。但是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这几年的市场动荡一定程度上创造了投资的机会,至于如何控制风险?杨东提出了构建安全边际的三重保障:
首先是,待在自己的能力圈里。“不熟的不做,没有把握的尽量少做”。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守住能力圈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方式。
其次是估值纪律。即“太贵的不买,或者等待机会,等到够便宜了再买”。
第三是金融工具运用。杨东提到可转债等工具的风险控制价值。
“先为不败,然后求胜”,浓缩了杨东的风险控制哲学。在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中,杨东表现出鲜明的专业主义立场,“投资还是挺专业的事情,表面看起来门槛挺低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历练,还是谨慎一点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