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此前人气爆棚的跨境ETF人气急跌,关税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境内投资者的谨慎情绪。
4月28日,挂钩日本东证指数的东证ETF甚至出现折价,多款挂钩美国和日本股市的溢价降至1%以下。去年,两者溢价一度飙升至20%,多数时候也在5%左右。
不过,随着“对等关税”延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财长贝森特均释放出贸易战边际缓和的信号,海外股市均有所反弹,标普500重回5500点的关键水平,日经225指数也从30000大关回到35000点以上,由于日元年初至今大幅升值,跨境ETF的实际表现仍强于指数本身。这两大主流跨境ETF产品前景如何?
美股宽幅波动后仍待突破
最具代表性的美股跨境ETF之一是美国50ETF(513850),目前规模超过20亿元。自2025年初至今(4月28日)累计跌幅已达11%,28日溢价率收窄至0.78%附近。

该ETF追踪的是MSCI USA 50指数,该指数选取美国市场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成分股与标普500指数的前50大权重股高度重合,今年的弱势表现与美股大型科技龙头动能转弱有关。
某境内个人投资者对记者表示,“一直以来都对这类美股ETF进行定投,跌了就买,但关税战爆发后,就开始观望,并没有继续买入。”
美股今年表现疲软,尤其在4月初公布关税计划时出现大幅抛售,一度从6100点附近的高位跌至4834点,回调幅度接近20%,一度进入了技术性熊市。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也大跌10%,关税导致全球投资者阶段性抛弃美元资产。
如今,随着关税战缓和,美股陷入了5000~5500点(标普500指数)的宽幅区间震荡模式。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师威尔逊(Michael Wilson)近期表示,“多种相互竞争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标普500指数仍处于我们设定的5000至5500点的短期交易区间中。近期互征关税暂停以及部分豁免措施表明,政府在关税政策上愿意展现一定的灵活性。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不过,摩根士丹利认为,负面因素依然存在:盈利预期下修趋势仍在继续、美联储保持按兵不动、长期利率有一定黏性。未来,可能推动标普500突破5500点的上行风险包括:美联储转向更鸽派、与中国达成更广泛的贸易协议、长期利率降至约4%以下(且没有出现衰退)或盈利预期出现上修拐点。
当前,美股的不确定性仍强。高盛看来,如果关税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国际资金的抛售可能并未终结,而且对美股影响巨大。
具体而言,美国资产的拥挤交易比大多数人预期的还要严重。外国投资者持有了大量美国资产(大约持有整个美国股市的18%、美国债市的20%)。高盛表示,在美国股票遭抛售时,美元和美债也下跌,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感觉就像外国投资者在同时削减他们在美国股票、外汇和债券上的敞口。高盛PB的数据截至4月25日估算,外国投资者自3月以来已累计卖出约600亿美元的美股。
但积极的迹象也开始显现。例如,上周谷歌(GOOGL)的财报表现亮眼。截至目前,标普500成分股中约30%的市值已发布财报,另外40%将在本周公布。目前46%的公司盈利超过预期,仅10%的公司大幅低于预期(历史均值分别为48%和14%)。尽管整体宏观环境艰难,但盈利未被大幅下修。
此外,企业回购禁止期也已结束。历史上4~5月回购窗口是全年第三强的时间段。今年迄今已获批的回购规模达3771亿美元,高盛预计全年回购授权将达到1.45万亿美元。执行规模预计达到1.16万亿美元。这将为市场提供实质性支撑,同时养老金月底调仓也将带来约150亿美元的买盘,CTA资金动向也显示市场动能向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美股迎来关键窗口期,如苹果、Meta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将发布财报。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史丹利(James Stanley)对记者表示,苹果上周五宣布,计划到2026年底将所有美国iPhone的生产线转移到印度,效率可能降低。苹果目前在美国每年销售超过6000万部iPhone。目前需要密切关注3~6月季度和全年的指引。市场对第三季度的预期为每股收益1.47美元,增长5%;对Meta而言,虽然人工智能仍是焦点,但随着Meta实施裁员等削减成本的措施来提高效率,利润率也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亚马逊的广告业务预计将再次实现稳健的季度业绩,平台变现能力将得到改善。不过,前瞻性指引将是重点,尤其是关于未来的AWS势头以及对宏观驱动的电商需求。
史丹利称,“如果标普500能够向上突破,那么5656点附近将成为下一个重要目标。不过,当前5500~5537区间仍较为混乱,因此不是布局交易策略的最优位置。但如果出现上冲后回踩确认,这里的阻力位将成为新的潜在支撑区域。”
机构仍看涨日股和日元
面对不断回暖的通胀、薪资增速数据,各大机构对日本股市更为看好,日元也处于升值通道。
然而,境内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明显降温。4月28日,日本东证指数ETF(513899)的溢价率已经跌入负区间,为-0.33%。

今年,日本股市的走势颇为动荡。4月7日,因投资者担忧美国“对等关税”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日本东京股市7日全线下跌。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盘下跌7.83%。不过,随后市场开始企稳反弹,年初以来日元更是对美元反弹约7%。
富达国际亚洲经济学家刘培乾对记者表示,随着日本经济进入通胀持续温和增长,名义增长更高的新阶段,日本央行走上利率正常化道路。春斗(Shunto)薪资谈判也传递出积极信号,预计各大工会今年会再次争取到5%的薪资增长,这也将成为整体工资增长的基准水平。随着工资的持续增长,家庭实际收入增加,他们将更容易接受物价上涨,从而在中期达到较高的通胀平衡水平。
她认为,随着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上升,更多国家开始分散并重组供应链,日本或会受益于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然而,考虑到美国贸易政策的不明朗,日本央行在加息方面或会保持谨慎,未来或温和加息。
尽管日元升值可能影响日本股市表现,但各界认为,只要日元不出现短期大幅飙升,逐步升值对股市的影响有限。
过去两年,日本公司治理改革吸引大量国际资金布局日本股市,而如今的积极一点在于,自2024年1月日本为散户投资者重新推出NISA(日本个人储蓄账户)制度以来,这些免税储蓄资金或加速布局日本股市。
一直以来,日本本地投资者对布局日本股市兴趣索然,而是倾向于配置收益率更高的美国股票。高盛表示,自2025年年初以来,以日元计价的标普500指数和“科技七巨头”股票分别下跌了-19%和-30%。海外股市(尤其是美国)以日元计价的表现逆转,可能正在促使更多NISA资金回流至日本本土市场。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资深环球市场策略分析师蒋先威告诉记者,外资因日本上市公司治理改革流入,过去交叉持股情况改善,财报透明且公司加大回购。近年来日本国内资金流入增多,资金来源更均衡。同时,日元套利交易反转,股市受到的波动影响减少,加之国际资金对美元资产分散,日本股市因估值不高而更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