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此次会议有哪些政策要点、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央广财经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记者冯方牛谷月)在2024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稳住楼市股市”首次被提及,向市场释放了强烈的积极信号。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在当下时点有何深意?
“会议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提到,春节之前,中央金融办联合五部委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今年以来机构投资者加大了入市力度、提高了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也明确将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近期,面对外部冲击,汇金公司明确表示将承担准平稳基金的作用,在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时果断入市,大力度买入各类ETF来稳定市场,社保基金、养老金以及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险资等机构投资者也纷纷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资本市场在短期调整后走出了强势上攻的态势。
杨德龙认为,针对当前良好的开局,社会各方应积极呵护资本市场,因势利导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走出“慢牛”“长牛”行情。会议明确要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无疑将为资本市场发展进一步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这一提法体现了决策层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稳定是活跃的前提,只有在稳定的基础上,资本市场才能健康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稳定市场预期、稳定融资功能、稳定市场信心等方面,让市场参与者感受到政策的连贯性和可预测性,从而安心投资。活跃则是资本市场的目标状态,活跃的资本市场能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一方面要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吸引各类投资者参与;另一方面要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田利辉认为,中央此次定调“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对当前经济形势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释放出积极信号,有助于吸引长期资金入市,推动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此次政策并非着眼短期,而是以制度性改革重塑资本市场功能,使其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器”和金融安全的“稳定锚”。通过政策工具创新、长期资金引入、风险化解与产业升级协同推进,资本市场有望成为“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的核心枢纽,为中国经济穿越周期、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提供关键支撑。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指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已显著增强。4月7日以来,面对关税冲击,我国资本市场保持了较强的韧性,4月8日至4月25日收盘,上证指数涨6.4%,从3000点左右回升至3300点左右。但与此同时,赚钱效应、财富保值效应仍待提升。2022年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仅为4.7%,远低于德国、美国、英国等经济体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居民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占比少。
“因此,股市不仅要保持稳定,更要具有活力和吸引力,要开启中国的‘慢牛’‘长牛’行情,真正把股市变成居民财富增值保值的蓄水池,切实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罗志恒认为,下一步,政策或将从几个方面发力,包括优化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制度,持续增强稳定股市的战略性力量储备,持续鼓励长期资金入市,推动企业积极进行并购重组,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强链补链等实施并购重组,优化存量上市公司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