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DF)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CDF的初次会议肇始于2000年。25年来,论坛坚持“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宗旨,已成为中国政府高层、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交流对话平台。
与往年不同,CDF 2025年年会主要外方企业界代表名单中,三星电子(SSNLF)会长李在镕的名字再次出现。智能手机“王不见王”的格局再次被打破,相较于李在镕,苹果(AAPL)公司CEO蒂姆·库克出席CDF的次数更多。
李在镕的出现之所以备受关注,除了这是他时隔两年再访中国外,更重要的是,就在一周前的3月17日,他刚刚在股东大会上发出了“三星已至生死存亡关头”的预警,而北京是其股东大会后首次海外出访。
韩联社报道称,李在镕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三星已失去内生动力,即便舍弃眼前利益,也应为未来投资。
考虑到三星人工智能芯片正承受国内外竞争压力,尤其是高带宽内存(HBM)业务落后于韩国本土对手SK海力士,李在镕做出上述判断凸显了其作为三星当家人的企业家危机意识和长远眼光。
当然,透过一时得失,创立于1938年的三星,在面对美国发起的全球科技战、关税战中如何取位,或才是李在镕当下最大的关切和抉择。
中国“风景独好”
与全球市场业绩承压相比,中国三星2024年“风景独好”。
三星财报显示,2024年三星在中国市场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50%。其中,出口商品总值达3241亿元,同比增长53.9%;本土工厂,如西安NAND闪存工厂贡献约556.8亿元,同比增长28.5%。
4000亿元是何概念?
海尔集团2024年全球营收同比增长8%,达4016亿元,首次突破4000亿元;业绩劲增近1000亿元的小米集团(01810),2024年营收3659.06亿元,4000亿元营收门槛尚待2025年继续努力;美的集团(000333/00300)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4000亿元,创4090.84亿元新高。
此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中国市场首次成为三星最大出口市场。三星对华出口额64.9万亿韩元,首次超过三星对美出口的61.4万亿韩元。
李在镕由此在CDF 2025上“将企业发展战略融入中国发展大局”的表态,既是实事求是,更是顺势而为。
向更深处扎根
除了表态定调外,CDF 2025“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发展”专题研讨会上,李在镕强调中国在半导体、AI芯片等领域的核心地位,称三星将继续扩大在华研发投入,并深化与本土企业的技术协作。他提到,三星在中国已布局12家半导体工厂,未来将推动供应链“零碳化”转型,响应中国“双碳”目标。
事实上,自1992年进入中国投资设厂以来,三星一直在深耕本土化,33年来,中国三星实现了“入局开拓-融入深耕-产业跃迁”的三级跨越式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日前发布的《在华外企ESG行动报告(2024)》显示,中国三星凭借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卓越实践,蝉联“在华外资及港澳台企业ESG先锋20”榜首。
“企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商业成就,更在于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中国三星首席副总裁张代君曾公开表示,在中国三星看来,ESG是驱动产业升级的绿色引擎,是凝聚社会信任的坚固纽带,也是构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智慧基石。这其中,“绿色是践行ESG理念的核心驱动力”,张代君说。
为此,中国三星建立了由总裁领导的环境安全委员会,依托“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革新双驱动,制定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供应链管理的一系列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绿色经营、绿色工厂和绿色生态建设。
不止于此。强化顶层设计的同时,中国三星还注重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以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三星”)为例。苏州三星首创“以工程师为中心”节能机制,通过赋权一线团队,鼓励员工投身节能改造项目。2021-2023年,苏州三星累计节电5529万kWh,以户均200kWh/月电力消耗计算,这相当于28万户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
不仅苏州三星,“自下而上”的落地模式在中国三星所有生产基地推广。2023年,中国三星在华工厂节水2248万立方米,约1.5个西湖容量;减排43万吨当量二氧化碳,等同2388万棵树的固碳效果。
此外,中国三星还将绿色发展的实践从企业内部延伸至整个产业链,中国三星已构建起17家生产工厂、11个创新研发中心的立体化布局,带动近3000家供应链伙伴协同发展,“产业共生、创新共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张代君表示,“中国三星将企业发展战略融入中国发展大局,实施由整机生产向尖端零部件制造的转型升级,助力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截至2023年,中国三星累计投资规模达550亿美元,其中尖端产业投资占比近90%。
生态共建提速
于中国三星而言,“产业共生、创新共进”的生态体系构建,绝非空言。
公开报道显示,CDF召开前的3月22日,李在镕低调造访小米汽车北京工厂,与小米创始人雷军等高层闭门会谈。据内部人士透露,双方重点探讨了车用AI芯片联合研发及存储技术合作。
业内分析认为,李在镕此举,或为应对三星在HBM领域被SK海力士反超困境,借力中国新能源车企开拓新市场的战略之举。
2025年一季度,受益于“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小米已跃升为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新王”;而小米在智能手机出货上对三星的挤压,更不止在国内。也因此,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老王”,三星对小米的放弃“成见”,其魄力正在于李在镕层面的决断。
当然,冉冉升起的智驾新势力——小米也并非李在镕谋局的全部。
韩联社报道显示,3月24日,李在镕还参观了比亚迪(002594/01211)集团深圳总部。
年报及公开报道显示,2024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7.2万辆,超越特斯拉(TSLA)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2025年,比亚迪进一步提出了550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
韩媒的报道显示,在李在镕的带领下,三星电子正在加紧推进从“技术输出”到“生态共建”的战略转向。
而李在镕“横跨南北”的中国行更释放三大信号。
绑定中国创新链:未来三年在华新增投资50亿美元,聚焦AI芯片与智能制造;
进一步推进中国三星的本土化布局:通过合资公司模式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如与中芯国际(00981)合作28nm成熟制程产线;
重塑品牌形象:借CDF表态支持自由贸易,反对技术封锁,呼应中国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主张。
全球产能占比35%,中国不仅是三星最大的生产基地,更是近年突飞猛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突围的关键战场。李在镕放下“身段”到访小米与比亚迪等新势力,除了大国地缘博弈的平衡所需外,为三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已是箭在弦上。任风云变幻,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