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江虹实习生金小童北京报道
“五一”假期在即,各大OTA纷纷升级AI旅行助手,希望迅速抢占这个未来巨量流量入口。
4月28日,马蜂窝官宣上线其自研的AI旅行助手“AI小蚂”正式上线,支持实时问答、行程线路规划、在线旅行向导、个性化推荐等功能。而早先一步上线AI旅行助手“问一问”的飞猪旅行,尽管官方还处于少量用户开放体验阶段、未大规模推广,但其邀请码已在社交媒体中引起高度热议,甚至出现黄牛40元高价倒卖邀请码的现象。
这背后,究竟是市场对新技术的过度追捧,还是AI确实具备令人瞩目的强悍实力?攻略起家的平台与交易起家的平台在旅游AI的深度探索与落地上,谁的技术实力更强?
时值五一出行前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来测试一下,飞猪“问一问”和马蜂窝“AI小蚂”谁更懂旅行者?
飞猪实例分析:九智能助手协作+一站式服务,效率、体验双提升
当记者向“问一问”语音输入指令:“4月28日,我将从北京去绍兴进行4晚5天的旅游,往返都坐飞机。预计28-29中午在杭州看看特色景点,29下午到2号都在绍兴,帮我规划一下行程”,系统在5秒内就迅速做出响应。与其三月份出的AI旅行助手相比,“问一问”的思考过程与逻辑关系呈现出显著的进化:通过四个智能助手——路线规划师、交通调度师、酒店管家、攻略达人,分别从专业角度进行服务,这就类似于四位各有所长的旅行规划师,分别从自己擅长的领域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最终再由AI完成内容整合与方案输出。
“问一问”的产品经理伊丸向记者介绍,该功能最多可以同时调用九个智能助手,真正呈现出“术业有专攻”的服务逻辑。


输出的旅行方案更是远超预期。以“杭州绍兴五日游”为例,“问一问”首先会用表格清晰呈现行程架构,并快速生成手绘行程图,直观展示行程动线,并附上西湖、鲁迅故里、沈园等经典的照片,帮助游客快速建立起对行程的初步认知。



在景点安排方面,“问一问”是基于大众的喜爱程度进行安排,并为景点附上“兴趣人数”“榜单排名”等标签。西湖风景名胜区中,“问一问”就主动标明,西湖是全国赏花景点榜第一名,有2.8万人对该景点感兴趣,并附小注“西湖是杭州的标志性景点,漫步湖边,感受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绍兴东湖则提示“湖光山色,适合乘船游览”。这种既凸显景点热度,又精准传递其独特体验,可以便于游客预判兴趣点,灵活调整行程。


“问一问”在酒店预订与交通规划进一步体现产品成熟度。酒店预订中采取位置优先,评分与评价双重参考的原则,兼顾位置便利性与性价比。如在杭州,“问一问”安排的是全季绍兴鲁迅故里酒店,强调“位于鲁迅故里附近,步行即可到达景区”,节省时间成本;同时参考平台评分4.7分及用户评价,保障居住体验,极大程度上避免“踩坑”。交通规划更是覆盖“大小交通”:大交通整合实时航班高铁信息(如北京—杭州早班机600元、杭州—绍兴高铁1小时直达),提出跨城最优解;小交通标注景点间通勤距离(如鲁迅故里至沈园距离645米,步行8分钟),兼顾跨城衔接效率与市内出行的灵活性。
从预算规划角度看,飞猪主打清晰,支持灵活调整。预算统计覆盖交通、住宿、门票等细项。同时支持预算灵活调节,用户可通过调整预算,一键重新生成方案,这种清晰透明且可调节的预算体系,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问一问”在方案结尾还整合当地旅游注意事项,且支持机票、高铁票、酒店一键订购,真正实现“一站式”旅游服务。


不过,测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往返杭州和绍兴的过程中,没有预订返程高铁票;受行程复杂性的影响,旅游行程生成时间较长,大约在4分钟左右;预算中没有酒店计算折扣;预订行程时显示有票,但是实际点进去却没有票等。
马蜂窝实例分析:深度追问+系统化攻略,尽显专业
当记者将上述需求输入到马蜂窝的“AI路书”中,“AI小蚂”就会立刻追问具体细节,如行程天数、个人旅行偏好、同行人员、预算等,这避免了行程的泛化,使规划更贴合用户个性化需求,提升了实用性与契合度。


在行程安排上,“AI路书”充分诠释“书”的特质——内容扎实,覆盖面广,呈现出系统性。在马蜂窝的“AI路书”中,其依据记者选中的“喜欢悠闲放松,不想太赶路”的旅行偏好,将路书主题定为“五日杭绍文化慢游”,分别从行程概览、预算安排、行程安排、景点指南、美食探索、交通方案、住宿建议、摄影指南以及伴手礼九个角度进行了行程规划。
作为专业攻略起家的平台产物,马蜂窝在攻略的行程设置以及细节点上可以说是毋庸置疑。攻略全面细致,其中涵盖行程概览、天气情况、预算规划、每日详细行程、各个景点深度指南、美食推荐、餐厅推荐、交通方案、住宿建议等多方面内容。游客能一站式获取旅行所需各类信息,无需再多方查找。甚至在深度指南中,路书会列出核心景点以及周边景点,开放时间以及游览建议等。在摄影攻略中,也会罗列出各景点的最佳拍摄时间与推荐拍摄地点,像鲁迅故里中,就建议“避开中午强烈阳光,在鲁迅故居中,利用光影营造历史感会更加出片。”


每日行程安排也是劳逸结合,既有景点游览,也有休息和用餐时间。像第一天抵达杭州后,上午办理入住休息,下午再漫步西湖,适应旅途节奏。城市间及城市内交通方案多样且对比清晰,如杭州至绍兴列出高铁、汽车、网约车的票价、特点、用时及适用场景,方便游客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尽管“AI路书”展现出“一书抵所有”的信息集合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路书整体视觉呈现欠佳,以文字堆砌为主,虽有一些小图案,但缺乏图片、图表等元素辅助,没有帮助游客在第一时间建立起对于陌生城市的初步认知,而且大量文字易让游客阅读疲劳,且信息查找不便,不能快速抓住重点。同时,可能由于尚在内测阶段,每人每日只能生成一次路书,若需补充或调整需求,无法进行二次修改,且单次生成需等待约40分钟,在时效上与交互上存在优化空间。
技术拆解:从电子书到智能助手的进化逻辑
把飞猪的“问一问”与马蜂窝“AI路书”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路书更像是一款攻略电子书的升级版,其本质仍是书,是一个向游客单方面输出知识的过程。而飞猪的“问一问”已经在另一个维度了,其更像是一位真正的智能助手,AI味不浓,可以与游客进行真实对话,商量出一份完美的攻略。
上述实测结果的背后,是飞猪“问一问”在技术架构上的全面升级。无论是从产品还是使用情况来看,与之前的AI行程助手相比,“问一问”都能称得上一句优等生,其核心在于“问一问”摆脱了传统单一模型,采用“多模型融合+智能体协作+实时数据+不断进化”的多元组合形式,构建更贴近旅行场景需求的产品。
飞猪“问一问”产品负责人刘洪敏介绍,其产品主要围绕“提升用户可信度”为核心,“在研发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一周的时间去不断地探索用户的需求,发现旅行产品最大痛点是增加用户的可信度,所以本次思考链工作是我们设计的一大亮点,我们注意到思维链的可视化是提高用户可信度的重要一点。同时,行程的可编辑和可交易,也是我们从用户需求上提炼出的产品核心亮点。”
为增加用户可信度将思维链可视化,乍一听感觉是虚无缥缈,让大家“摸不到头脑”。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将代理推荐选择的依据与飞猪平台的数据直观结合呈现,也正是上述提到的西湖景区上所标注的“兴趣人数”“榜单排名”,或者是酒店的评分与评价,这都是在旅行中影响用户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当游客看到高人气榜单和真实好评时,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用户对该行程推荐的信任度。行程的可编辑是什么?这就源于用户需求的动态特性——人的需求很难一次性完全明确。因此,当用户产生新需求时,只需点击行程后的小铅笔符号,即可实现颗粒度级的编辑修改,支持对行程内容进行精细化调整,确保方案始终贴合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记者为测试该功能,在行程中追加老年人出行需求,“问一问” 迅速根据环境、老年人休息和放松需求,推荐了灵隐寺及博物馆等景点。

在旅行场景中,合理的行程安排离不开精准的数据支撑,马蜂窝是在DeepSeek的基础上精调出了自身的行业垂直模型,该模型如同一位严谨的“质检员”。当大模型生成相关推荐时,精调模型会立即通过马蜂窝的攻略、游记等经过检验的数据库内容进行交叉验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结合来自马蜂窝旅行定制师、指路人等的专业信息,生成更符合目的地特点的行程规划内容。“旅行是最不能容忍‘幻觉’的领域,”马蜂窝AI项目负责人强调,“我们的双模型架构,就是要让AI既拥有秒问秒答的效率,又具备脚踏实地的可靠性。”
而非以攻略起家的飞猪面对复杂多样,真假不一的数据来源,究竟是如何处理?飞猪技术负责人倪生华解释道,飞猪在行程规划中,构建了三层思考架构,其中需要的数据也各不相同。第一层“标品”拆解至“景点好玩程度”等最小数据单元,是最细颗粒度的;第二层“行程骨干”以商家真实出团数据为基准,再去结合全网数据并进行人工标注,确保信息准确性;第三层是“内容个性化”,基于用户细分需求、公网数据以及自己社区数据,去做补充,实现“千人千面”行程描述。
关于个性化方面,倪生华进一步强调“内容平台最具有竞争力的是玩法以及个人化的描述,AI根据用户输入的喜好,拿到基础信息之后进行发挥,这恰恰是大模型最擅长的,容错率也非常高。但我们的产品关键在于如何做到真实可信。‘问一问’产出的内容不仅要可读性好,还要准确。”
行程规划的落地环节,可交易性是最大技术难点。像这种实时快速变化的数据,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出现误差,对此,倪生华以飞机票为例进行了回应,“大模型取的是用静态数据预训练,而飞猪”问一问“在后台有个机票智能助手,背后对接的是机票的报价引擎,它会实时拿到报价。”同时,倪生华也坦言“由于实时价格库存不能用离线数据,机票、火车票的票库存每天都在变化,甚至高峰期每秒都在变化。所以,当我们从引擎里边获取到整个大模型展现层面,中间会有几十秒到几分钟的差异,可能会出现读的时候已经有库存,但等到预订时就没有库存了。接下来,我们会不断优化,使调用到展现的时候耗时越短,遇到此类的情况会减少,但仍然不可能百分之百解决掉。”
面对实测中出现的问题,倪生华表示,“问一问”会不断迭代,加强与阿里通义大模型进行紧密合作,结合场景去不断地训练模型的底层能力。同时,倪生华强调,“我们的初衷并不是代替某一类产品或服务,而是给消费者一个更可信的产品。在未来,也希望可以跟更多的旅游企业伙伴合作,AI并不是替代从业者,而是放大其能力——将定制师的服务逻辑复刻后,可以从每天服务5人扩展到5000人,让行业更聚焦‘创造美好体验’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