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8 16:41:00 股吧网页版
日本央行会议前瞻:维持利率不变 聚焦全球经济风险
来源:新华财经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特别是美国关税政策对日本经济构成重大挑战的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期日本央行将维持其基准利率不变,并可能发出暂停推进政策正常化的信号。尽管如此,日本央行仍保持在未来经济前景明朗时逐步加息的立场。

  掉期市场数据显示,日本央行在2025年底前加息的可能性约为70%。

  但具体路径存在三种可能情景:

  基准情景(概率45%) :若美国关税维持在10%水平且油价稳定,央行或在2024年10月重启加息,2025年累计加息50个基点;

  风险情景(概率30%) :全面关税实施导致增长失速,央行被迫推出新的量化宽松,加息推迟至2026年;

  极端情景(概率25%) :地缘政治危机引发日元暴跌至170关口,倒逼央行实施"加息+干预"组合拳。

  日本央行官员普遍认为,目前没有必要改变逐步加息的既定立场。尽管美方提出关税威胁,使得日本经济蒙上阴影,央行依然更倾向于等待更多数据再做决定。此次会议的重点不仅在于利率决定本身,更在于日本央行如何应对由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经济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如何影响日本的货币政策走向。

  日本央行可能在季度报告中下调经济增长预期。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即将发布的季度经济展望报告将包含两个关键调整:将2024财年GDP增长预期从1.1%下调至0.5%,同时推迟实现2%可持续通胀目标的时间表至2027财年。这两项调整构成政策逻辑的根本转变——从"增长驱动通胀"转向"防风险优先"。

  美国关税可能直接削减日本本财年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产业出口预计萎缩8.7%。而日本国内通胀压力却在持续攀升。4月东京核心通胀率创下两年新高。这种结构性矛盾迫使央行重新评估政策效力:既要应对输入性通胀压力,又要避免过度紧缩扼杀脆弱复苏。

  自2023年3月启动加息周期以来,日本央行已完成三次、累计50个基点的加息,成为全球主要央行中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最缓慢的案例。然而,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出的全面关税政策,特别是针对日本支柱产业汽车征收的25%惩罚性关税,彻底打乱了政策制定者的节奏。

  据54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90%的受访者认为日本央行将在6月前维持利率不变,而认为三季度加息的概率已从3月的70%骤降至52%。更值得关注的是,23%的分析师首次提出加息可能推迟至2026年或更晚的极端鸽派观点,显示出市场对政策转向的强烈预期。

  "日本央行的正常化进程刚起步就遭遇逆风。"Totan Research首席经济学家Izuru Kato指出,"但暂停加息不等于放弃紧缩,而是为应对更复杂局面保留政策弹性。"

  目前,日本央行正处于高通胀与潜在经济放缓的两难境地中。一方面,国内通胀率远高于日本央行设定的2%目标;另一方面,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美国关税政策增加了经济下行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央行需要在抑制通胀的同时,防止经济出现急剧下滑。

  面对美国关税带来的25%基准税率和24%的附加关税威胁,日本经济已进入"危机管理"模式。穆迪分析显示,若汽车关税全面实施,日本出口可能遭受150亿美元直接损失,相当于GDP的0.3%。这促使央行在季度报告中首次纳入"极端情景模拟",考虑包括紧急流动性支持在内的应急预案。

  国际机构的立场分歧加剧了政策复杂性。IMF明确警告关税风险可能迫使日本推迟加息,而野村证券则坚持认为"10月仍存加息窗口"。这种分歧源自对经济韧性的不同判断:日本企业留存利润达500万亿日元的历史峰值,理论上具备抵御短期冲击的能力,但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跌至两年低点。

  鉴于当前的复杂环境,日本央行很可能会延续“等待观察”的策略,避免仓促调整政策。日本央行正试图在多重约束中开辟"第三条道路":通过季度报告释放战略耐心信号,同时保留政策选项的灵活性。

  不过,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能否成功,取决于三大变量:美国贸易政策走向、日元汇率的稳定程度,以及薪资-通胀螺旋能否真正形成。尽管短期内日本央行维持现有利率水平并发出暂停推进政策正常化的信号是大概率事件,但长远来看,日本央行仍将保持在经济前景明朗时逐步加息的立场。这既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审慎回应,也是对未来经济复苏的期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