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开幕。开幕式上,科技部七司司长周云帆,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云峰,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总工程师李文雷,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省委科技办主任吴劲松等领导共同启动了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工作。这标志着长三角国创中心在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并为长三角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开启“加速键”。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沪苏浙皖共同建设的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心定位于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将国家战略部署与长三角区域创新需求有机结合,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推动创新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目前,长三角国创中心由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长三角产业创新研究院三家单位按照“一个核心运行团队、一套建设运行机制、一体化建设与管理”的一体化思路和举措共同建设。
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刘庆表示,安徽是科技创新的高地,也是产业创新的沃土。长三角国创中心安徽工作的全面启动,是长三角国创中心进一步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长三角国创中心将聚焦安徽的产业创新体系,积极探索具有安徽特色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创新资源与安徽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整合长三角创新资源,推动全国乃至全球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在安徽转化落地,加强与中科大等高校院所、大科学装置基础设施机构合作,助力其成果产业化并向长三角乃至全球推广。
下一步,长三角国创中心将持续一体化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吸引高端人才团队到长三角落地转化;一体化建设关键共性技术中试平台,在长三角布局建设一批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培育新技术企业;一体化对接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实现需求精准匹配对接;一体化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长三角龙头企业转型升级;一体化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跨区域深度融合,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长三角国创中心以长三角为基地,面向全球构建集研发组织、创新资源和产业需求于一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生态。截至目前,在信息技术、先进材料、制造装备、生物医药和能源环保等领域布局建设100余家研发载体,研发人员超18000人,衍生孵化企业1700余家;累计聘请项目经理510余位,通过“拨投结合”模式实施前瞻性、引领性重大技术项目140余项;与海内外超200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研究生/博士(后)超7000名;与长三角内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共建560余家联合创新中心,挖掘技术需求3200余项。其中,协助企业达成技术合作1200余项,合同总额超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