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8 06:53:00 股吧网页版
【西街观察】博物馆知识分享岂能年龄为界
来源:北京商报

  博物馆的一场活动,却因为年龄限制惹来了争议。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想参与上海博物馆的一项活动,因活动限制年龄18-40岁,自己年龄不符无法报名。根据配图,4月27日,上海博物馆《古埃及人的永恒之路》活动,报名参与年龄均为18-40岁。

  对此,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此次授课教师想在一些特定问题上讨论得更深入些,认为更适合青年人来听,所以就想把年龄稍微聚焦一点。

  博物馆一些活动对受众群体作出特殊限定,其实不难理解,也有不少鲜活的例子。大众所熟知的,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的趣味科普,有针对老年人的“乐龄”共享。如工作人员所说,不同的活动面向不一样的人群,让各个年龄段都能有属于自己对应的活动。

  但本次活动的年龄限制,却让人捉摸不透。一边把未成年人挡在了门外,另一边又对成年人区别对待,把40岁以上的观众“一刀切”。

  这样的年龄限制,不仅看不出活动面向特定人群的特征,还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在职场有屡屡被提及的“35岁门槛”,在社交平台有常常被讨论的“40岁歧视”,难怪有网友阴阳怪气地评论,“现在连博物馆都要歧视中年人了”。

  一场好好的博物馆活动本可以与年龄无关。如果为了在一些特定问题上讨论更深入,希望更多学生参与,完全可以用专业背景、职业属性来筛选受众。

  比如,设置历史学等相关专业学生,有具体研究背景的科研人员优先参加,活动承载力允许向普通观众开放,可安排提前预约。

  近年来,博物馆成为文旅市场的顶流大家肉眼可见。博物馆走红,是中国文化的代表风景。博物馆热,也反向推动了博物馆自身的上新与创新。

  为了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不少地方的博物馆都会安排各种特色的活动,给消费者进行文化“加餐”,博物馆纷纷亮家底,还在文创上下功夫,让文物“活”起来,与大家更好地互动。

  在观众参观博物馆热情高涨的情况下,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自然也会面临供求关系的矛盾。

  要让供给与需求精准对位,让每场活动对应适合的人群,就需要主办方做好与公众的解释沟通工作,对活动的内容、安排、预期等作出详细的介绍,便于大家掌握更多信息,从而做选择。

  回到供需,要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这场文化盛宴,本质上来说还需要增加活动场次、扩容场地空间,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让更多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参与进来,而不是被拒之门外。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本就应打破知识壁垒,岂能搞年龄的偏见。

  北京商报评论员陶凤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