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孙璐璐
在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会议既重申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又直面当下客观形势压力,提出经济工作的“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着力点。从会议对货币金融政策的部署看,结构性货币政策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金融资源精准高效支持“四稳”。
面对当前需要统筹国内经济转型和应对国际经贸斗争的复杂局面,降准降息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对向市场传递适度宽松的政策信号、稳定市场预期仍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新形势下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有效性,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探索新办法、新路子的可行路径。
会议提出要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领域,设立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在上述重点支持领域,部分已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覆盖,有些领域尚需创设新工具。已有的科技创新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均属于阶段性工具,预计央行会通过展期、扩大额度、降低利率、优化再贷款发放条件等方式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正向激励的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相比之下,政策性金融工具既属于货币金融政策的组成,也兼具财政政策特征。此次会议强调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而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财政、货币政策在科技创新、稳定外贸等领域的协调配合。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聚焦高质量发展,通过逆周期调节与深化改革“组合拳”,共同稳定经济大盘。货币政策将在其中做出新探索更好支持实体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