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已超30年。当前,应在深刻认识国际传播复杂性的前提下,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艺术性、战略性的提升,以服务于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这是近日发布的《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4)》所强调的。
《报告》指出,30年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历经多次迭代升级,从一个示范性的超级计算中心到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的数字连接,数字日常的展开深度浸润社会生活。这使国家层面国际交流与合作、个人层面全球信息搜索与捕捉同时发生,是具有历史性、跨越性的变迁和进步,更是国际性、跨文化性的交流与传播通道的打开。中国凭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质性成效拓展了全球数字互联发展的疆界,中国网民拥抱世界、融入世界,成为基于互联网的全球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开展更有高度和明确的战略规划、更有感染力和传播力的叙事话语、更具包容性和跨学科性及科学性的“中国特色传播学”和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的探索,显得尤为迫切。
战略规划上,要深刻认识国际传播的政治性、复杂性,积极推进国际传播的艺术性、战略性。叙事设计上,要提高中国故事在全球传播生态的要素性浓度、客观性纯度、产业化强度,推进世界范围内的普通人对中国故事的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认识—态度—行为(“传播九连环”)的传播链构造与接合,构建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的基础叙事逻辑体系。理论探索上,基于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实践认同、知识的传播性构造、审美的传播性升华一道扩大了国际传播本身的影响,跨越国家边界、文化边界、认知边界的传播才能将思想的源头活水注入中国国际传播理论体系当中。因此,应从中国所处的全球传播生态方位出发,在更好地认识、理解、再现全球传播生态的基础上,促进国际传播从“西强我弱”向“于我向好”局面的生成,静候全球传播生态再平衡格局转折点的到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4)》主编姜飞分析了当今全球传播生态特征,并提出三点前瞻性提示:第一,全球传播的信息基础生态已经发生结构性改变,促使信息流动与信息增值/贬值的速率不断提升。第二,全球数字化高速推进进程中隐私安全问题频出,基于AI的数字诈骗亟待治理。第三,应在深刻认识国际传播复杂性的前提下,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艺术性、战略性的提升。
《报告》还指出,当前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变迁迈入新阶段。5G-A(也称5.5G)商用起航,进一步拓展商业边界、业务边界和能力边界,全球6G技术研发、融合与竞争正形成态势,卫星互联网成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竞争高地。近两年,全球传播生态呈现出六大特征:一是互联网应用激发新型消费潜力,文旅国潮入主流量争夺赛道。二是人工智能技术进程细分进阶,引发传媒业技术融合升级。三是社交媒体短内容成为新增长点,游戏市场注重内购营销转化。四是互联网广告加速拥抱数字化,全球娱乐市场消费前景广阔。五是微短剧在影视行业异军突起,流媒体巨头Netflix(奈飞)进击广告创收。六是Web3技术迭代引领新发展,数字中台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发布会由环球国际视频通讯社有限公司(国际视频通讯社,CCTV+)、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