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仕净科技(证券代码:301030)披露了2024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为20.54亿元,与上年同期的34.43亿元相比,同比下降40.34%。这一显著下滑主要归因于制程污染防控设备收入的大幅减少,其降幅高达65.68%,这一核心业务板块的萎缩对公司整体营业收入构成了较大冲击。
分业务来看,制程污染防控设备作为公司的传统核心业务,报告期内该业务实现收入11.1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4.30%,仍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光伏产品业务方面,作为公司新拓展的业务领域,报告期内贡献收入6.44亿元,占比达到31.35%,迅速崛起为公司营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新业务板块的快速发展,为公司整体收入结构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风险。
此外,分地区看,境内业务仍是公司的主力军,收入占比达到89.80%。需要关注的是,在境外业务方面,其收入占比10.20%,实现了5.99%的增长,显示出公司在国际化方面的初步成效。
值得肯定的是,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公司仍在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1.61亿元,同比增长4.61%,这一投入显示出公司对技术创新的持续重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公司表示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有望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行业阵痛期:短期承压不改长期赛道价值
事实上,光伏行业在2024年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供需错配、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等因素导致企业普遍遭遇发展压力。尽管部分企业在第四季度通过调整市场策略和优化成本实现了盈利,但整体行业仍面临严峻挑战,企业年度盈利能力持续面临考验,不乏有众多头部企业也呈现亏损现状。
受产业链价格持续低位、产能阶段性过剩及部分项目延期等综合因素影响,许多企业在这场价格战中举步维艰,出现大幅亏损甚至倒闭的情况。在此背景下,仕净科技未能幸免出现亏损,但横向来看,亏损幅度远低于部分同行企业,显示出其较强的发展韧性。不仅如此还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的运营能力,本身就是其发展实力的体现。
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显示,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全年低位震荡,电池片环节尤为明显,企业普遍面临毛利收缩压力。与此同时,产能爬坡期的固定成本高、项目交付节奏受行业环境影响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经营挑战。基于此,仕净科技因18GW TOPCon电池产能处于爬坡阶段,叠加行业价格压力,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但需明确,此轮调整是行业共性挑战,而非企业个体能力的反映。
不仅如此,公司承接的大型光伏废气治理系统和光伏工厂机电系统项目存在推迟或延缓,部分项目本着谨慎的原则尚未进行收入确认,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不及预期。这并非公司自身能力不足,而是行业整体节奏放缓的体现。在行业复苏的预期下,这些项目有望在未来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
逆境显韧性:技术优势与产能潜力构筑护城河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探析来看,仕净科技在技术突破、产能布局及战略优化方面的持续投入,已为未来价值释放奠定坚实基础。实际上,其作为光伏环保设备龙头企业,自上市后业绩一直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本次业绩承压也为公司上市后的首度亏损,但值得肯定的是,抛开行业影响因素,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实力和稳健发展潜力。
一方面,TOPCon电池作为当前光伏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具有转换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仕净科技在这一领域的提前布局,使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公司TOPCon电池技术路线具备显著效率优势,量产转化效率领先行业平均水平,为后续成本摊薄与市场份额提升提供技术保障。虽然2024年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开工率受限,但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产能的逐步释放,这一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的主要盈利点。
另一方面,公司在光伏环保设备领域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光伏行业的环保设备需求将持续增长。公司光伏环保设备业务与传统客户黏性稳固,项目储备充足,2025年随着延迟项目确认收入及新订单落地,业绩贡献有望快速反弹。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在工业污染防控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公司拥有并正常使用的专利有262项,包括60项发明专利和202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2024年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25个,授权发明专利18个,这为其长远可持续发展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底蕴。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进入2025年,光伏行业迎来多重积极信号。一方面,产业链价格触底回升,供需关系加速优化;另一方面,全球能源转型政策持续加码,装机需求保持高增长。短期业绩波动是产业周期与企业成长阶段的必经考验,仕净科技在技术迭代、产能规模及战略布局上的前瞻性投入,已为其在行业复苏周期中占据有利身位。随着2025年产能全面释放、行业景气度回升及内部管理优化,公司业绩拐点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