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思琦深圳报道
过去一周,深圳再添两所“AI学院”。
4月26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获悉,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在深圳成立。据悉,该学院是全球首个以学科形式推进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建制化发展的学院,致力于构建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培养兼具科学智能素养、跨学科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稍早前的4月21日,深圳大学亦揭牌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据校方介绍,学院将构建起全面的本硕博一体化专业体系,学科方向涵盖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以及AI在电子、医学、空间等多领域的应用。
不难发现,交叉复合型人才是两所“AI学院”共同的培养目标。
其中,北大科学智能学院将通过“AI导师+Science导师”的双导师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接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某一具体科学领域,又能探索基于AI的解决方案,由此实现多学科交叉培养;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则分别与罗湖区人民政府、腾讯、华为等企业与政府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从政策引领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合作模式。
北大:实行“AI+Science”双导师模式
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鄂维南提出“AI for Science”(AI4S,科学智能)概念,即人工智能可为科学计算提供新的解决方法。“传统科研就像在黑暗森林里摸索,而AI给了我们一张地图。”鄂维南说。
2024年,诺贝尔奖科学类三个奖项中的两项均颁给在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面做出基础性发现和发明的科学家,再次印证AI带来的技术变革已深入各个学科领域。
在AI4S理论基础上,4月26日,北京大学成立科学智能学院。该学院设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鄂维南任名誉院长。据介绍,科学智能学院是全球首个以学科形式推进科学智能建制化发展的学院,将实现北大“新工科”建设与深圳市“20+8”产业集群战略深度耦合。
多学科交叉,是北大科学智能学院的最大特色。学院将采取“AI导师+Science导师”的双导师培养模式,学生既能接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某一具体科学领域,又能探索基于AI的解决方案,由此拉近科研与具体产业之间的距离。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AI4S概念在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已有接近两年的试点实践。2023年7月,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启动AI4S深研(Deep Research)博/硕学生招生计划,试点“AI+Science”双导师培养模式,连续两届共招收7名博士、37名硕士;2024年3月,科学智能首批项目启动,已有部分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随着科学智能学院正式成立,相关招生计划也辐射至本科阶段。据介绍,学院将实行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打破学段壁垒,允许优秀本科生提前进入研究生课题。
深大:一年内从AI专业到AI学院
同一周,深圳大学亦揭牌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计划于今年通过已经建立的IEEE荣誉班和人工智能普通班招生,招生名额为110人到130人左右。
“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深圳大学将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创新,通过构建‘X+AI’与‘AI+X’相融合的学科生态,推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乃至文化艺术等领域的纵深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表示。
据介绍,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将构建起本硕博一体化专业体系,学科方向涵盖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以及AI在电子、医学、空间等多领域的应用。
其中,本科设置专业如IEEE荣誉班(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机器人方向)、密码科学与技术(筹)、人工智能;硕士和博士阶段设多个专业方向,紧密结合前沿技术与产业需求。
揭牌同期,人工智能学院分别与罗湖区人民政府、腾讯、华为等企业与政府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产业应用,构建从政策引领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合作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的US News学科排名中,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科位列全球第47名,已有一定的师资与科研积累。2024年,该校人工智能专业正式获批,设于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一年后,人工智能就独立建院。
事实上,“人工智能”早在2018年就在国内成为一个独立的本科专业。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国已有498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多数高校与深圳大学相似,初期将人工智能专业设于计算机或信息工程学院。
随着AI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独立建院更利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学科交叉。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少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官宣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今年2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计划于2025年9月招收首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