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服务贸易”这张牌,反制美国关税霸凌?本报连线国际经贸学者——
以“中国服务”构筑贸易竞争新优势
鲍晓华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
张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所研究员
“贸易吃亏论”的单边霸凌主义特征
文汇报: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近日发表《美国是贸易大赢家》一文,揭示了美国“贸易吃亏论”根本站不住脚的真相。您怎么看?
鲍晓华:一般来说,国际贸易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美国以货物贸易逆差为由挥舞关税大棒,刻意忽视其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优势地位。美国服务业产业门类齐全,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2024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达2930亿美元;2023年服务出口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13%。若将服务贸易纳入全盘考虑,美国反而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所谓“贸易吃亏论”不仅数据上站不住脚,理论上也难以成立。从国际贸易理论来看,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各国应专注于相对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贸易互利。美国在高附加值服务业具有全球领先的生产效率和技术优势,贸易顺差正是这种比较优势的体现。从要素的角度来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指出,美国作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要素丰裕国家,其在服务贸易中具备优势,体现了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专业化分工。
贸易是基于互补性与比较优势的双赢合作,而非零和博弈。美国“贸易吃亏论”曲解了国际分工的本质逻辑,既掩盖了真实的贸易结构,也误导了公众对国际贸易的理解。
张磊:目前,美国不仅是中国重要的货物贸易伙伴国,也是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国,并且美国还是中国最主要的服务贸易逆差来源地。因此,从完整贸易收支的角度考虑,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利益都是由双方分享的,总体实现了互利共赢。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各国主要是对跨境服务贸易进行较为系统的统计,但对通过附属机构开展的服务贸易的统计尚不成熟。美国作为全球服务贸易统计先进国家,已多年正式对外公布中美通过附属机构开展服务贸易的数据,其中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优势较跨境服务贸易更为显著。目前美国政府罔顾本国相关统计数据,宣扬“贸易吃亏论”的谎言,也从侧面证明了当前美方政策措施具有的单边霸凌主义特征。
促进内需与双循环格局的“融合引擎”
文汇报:近日,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再扩围,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正为“中国服务”注入新动能。应对新一轮“贸易战”,如何看待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鲍晓华:服务贸易不仅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优化贸易结构、应对外部冲击的关键支撑。2023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9331.2亿美元,同比增长4.9%,服务出口位居全球第五。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产品+服务”的一体化输出模式。我国是世界科技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第二大“数据富矿”,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也是促进内需与双循环格局的“融合引擎”,有助于我国打破对货物贸易的过多依赖,不仅能吸引外需,更能倒逼国内服务业提质增效,形成新的贸易竞争优势。
张磊:目前,服务业跨国转移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和新特征。如何通过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促进本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值得强调的是,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存在逆差,但服务进口对于我国吸收国际核心资源和先进科技,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近年来中国新型贸易发展迅猛,服务贸易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正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质生产力。展望未来,数字化绿色化正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加快落实综合试点确定的各项内容,中国将更好地引领带动全国服务业开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新的贡献。
继续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
文汇报:在全球服务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升上海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以制度型开放激发服务贸易新动能,上海如何“挑大梁”?
鲍晓华:上海服务贸易规模一直居于全国前列,2024年上海服务进出口总额达2521.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再创历史新高。近年来上海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抓手,不断推进与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持续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推动数字赋能服务贸易,开展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上海样板”。例如,临港新片区发布了全国首批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及清单配套操作指南,推动企业开展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数据跨境流动。通过优化跨境资金池管理、数字人民币结算、自然人流动便利化等政策,上海正构建“人才—数据—资本”高效联动的生态。
张磊:首先要聚焦开放创新,配合国家新一轮服务业开放试点创新,在数字贸易等领域率先探索开放制度创新,加快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其次要聚焦重点项目,高质量落实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方案,围绕资源匹配、项目引进、场景培育等方向,全力稳定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再次要聚焦示范引领,积极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加快建设国际数据产业园、深化推进示范项目、加快培育数字贸易标杆企业等;最后也要聚焦产业,在国际货代增长、文化贸易促进、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方面,持续完善政策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