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时空智联低轨卫星应用创意大赛决赛在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举行。
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虹口区以“播撒航天火种,培育未来星探”为己任,持续深化航天教育创新实践。值此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之际,虹口区率先突破传统科普模式,联合虹口区科学教育实践基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打造全国首个低轨卫星应用创意大赛,旨在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大胆创想低轨卫星物联网应用的多元化场景。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区科协等单位的指导下,高效完成从活动发布、组织参赛到决赛展示的全链条实施工作。
决赛中,十支高校组队伍重点展示了面向个人消费端(ToC)的创新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十支青少年组队伍则呈现了在智慧生活、应急通信、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的兼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创意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张家瑞、曾业成两位同学的项目《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野生动物保护系统创新与应用》,利用低轨卫星互联网凭其广域覆盖、低延迟和高带宽特性,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全新的技术路径。上海市继光初级中学杜丽墨同学的项目《“卫星防溺水警报”儿童书包》,内置低轨卫星定位模块,配备水浸传感器、多种报警系统,支持双向通信,结合电子围栏和实时定位功能,能精准预警危险水域并自动触发三重响应机制,有效预防青少年发生溺水。
为了让青少年更加深入感受科研魅力,零距离接触顶尖科学家,活动还邀请了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江舟教授作《6G网络协助的通信感知技术》专题报告,深入解析了未来通信与感知融合的前沿方向。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卜智勇则分享了《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态势》的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虹口教育发挥“文化三地”资源优势,立足“大格局”,搭建“大平台”,打造多元而自由的科学教育生态场,在跨界融合中播撒“科学的种子”。后续,虹口教育将依托“双北联动”,进一步集聚资源、外引内联,探索青少年创新素养培育的进阶式、多渠道贯通路径,为虹口区“全力建设上海北外滩,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夯实根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