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主题为“智‘启’金融,人工智能谱写金融新篇章”的2025第四届中国未来金融分析师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举办,大赛现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凯瑞商学院金融系主任孙娴教授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专访。她指出,大赛赛制的创新,激发了金融学子自主探索与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弥补行业知识短板,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北京凭借具备强大优势与广阔发展空间,是留学生等人才回国就业的首选地之一,后续也将吸引更多金融领域优秀人才来京发展。
新老领域的碰撞
本届大赛聚焦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搭建竞赛交流平台,吸引全球6000多名学生报名,收到有效报告350余份,覆盖海内外300多所高校,其中海外高校达60余所。
孙娴指出,大赛为金融学子搭建了一个综合性的成长平台,从多个维度助力他们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一方面是激发自主探索与创新能力。不同于以往单一主题的限制,今年大赛赛制全面创新,设置多个主题,在她看来,这种多样化的选择,可让学生能够依据自身兴趣和能力,挑选最契合自己的项目。
以“AI赋能养老金”这一主题为例,“学生们在参与过程中,深入探索了前沿的AI技术与传统养老金领域的融合点,实现了新老领域的碰撞。这不仅促使他们思考如何运用新兴技术解决社会养老金融问题,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了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孙娴看来,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挖掘和解决问题,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创新基础。
另一方面是弥补行业知识短板,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孙娴指出,当前金融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行业知识不足的问题。金融作为服务于实业的工具,学生们虽然对金融市场和工具的理论知识有一定掌握,但在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具体行业和公司时却往往力不从心。
“大赛通过设置贴合现实社会问题的主题,让学生利用金融工具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将所学的金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深入研究相关行业,了解行业的运作模式和需求,从而将金融知识精准地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在孙娴看来,这种实践经验的积累,有效地弥补了学子行业知识的短板,也将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实业提供更专业的金融服务。
核心竞争力锻造
当前,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席卷全球。谈及AI议题,孙娴也进一步提到,如今,金融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部分职位已逐渐被AI取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赛紧密结合AI的主题设置,为学生们提供了思考和应对的契机。
大赛中,学生们将AI作为工具,运用其解决实际的金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AI工具的使用方法,还深刻认识到在AI时代,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参与大赛,学生们将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在AI时代应发展哪些技能,如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人机协作能力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更好地适应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前三届赛事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四届大赛不仅在赛事规格上实现了全面升级,表现优异的参赛队伍成员将获得极具含金量的多重福利。
其中包括来自银行、保险、券商、财富管理、评级机构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多家头部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提供国内及海外实习机会;获奖学生将有机会享受人才公寓保障;符合要求的队伍还将获得“国际人才港”等各类专业研修、交流、技能提升活动的参与机会,并享受多项就业和创业支持政策等。此外,大赛精心设计丰富的沉浸式体验环节,组织进入决赛的选手们夜游亮马河,在流光溢彩中领略北京的国际风范;漫步金融街,近距离触摸北京金融的时代脉搏;深度参访丽泽SOHO,充分感受金融科技新高地的创新活力,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北京金融业的蓬勃向上的创新生态与无限潜能。
孙娴认为,大赛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和接触企业的机会,对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组成团队共同完成项目,这要求他们学会分工合作、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攻克难题。这种团队协作经验的积累,使学生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大赛提供的与企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也让金融学子能够提前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和人脉资源。“这些都为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赢得了竞争优势,使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顺利转变。”孙娴说道。
孙娴指出,北京具备强大优势与广阔发展空间,作为首都,众多国有金融机构汇聚于此,这是其无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北京也是吸引留学生等人才回国就业的首选地之一,将吸引着越来越多有志于金融领域发展的人才。
在人才引进上,孙娴进一步建议,后续,北京金融政策可更具灵活性与开放性。在引进人才制度上,综合考虑现实因素,避免“一刀切”标准,在对待海外留学人才时,相关部门也可制定更细致、人性化的政策,防止因硬性要求导致优秀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