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模型发展速度加快,如何利用AI赋能医疗服务行业,正受到前所未有关注度。作为古老医学,中医+AI可以迸发出哪些火花,如何推动中医药服务的数智化转型?
近日,在2025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可持续出海重塑全球商业与健康格局”分论坛上,该问题受到讨论。
中医+AI发挥的作用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医类诊所增至8.22万家,增加将近1.2万,与2022年增加3000家相比数量翻了4倍。
中医诊所数量高速增长背后,得益于老百姓对中医的认可度在提高。
当归中医创始人李永明认为,中医诊所数量这种突击式增长只是一时的,中医诊所也面临医保控费和集采的挑战,这在考验诊所经营。“诊所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话、服务无法得到认可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
对于中医诊所而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医生,但好的医生培养很难。
与会嘉宾们认为,AI在辅助培养中医生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过去,一家诊所发展很慢,也受困于医生,好的医生,要复制非常难。”李永明说,有了AI后,培养一名中等资质的医生就相对容易了。
大家中医、聪宝科技等这些年也在探索AI在中医药服务行业的应用。
大家中医CEO李颂说,早在2017年,公司的平台就上线了辅助辨证功能,积累了一些使用场景经验。“我们发现中医AI使用场景中,对医生来讲,他们的使用场景很丰富,除了辅助看病外,还可以帮助医生提高学习能力;涉及诊疗部分,他们也在探索如何赋能医生、医院,最后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更高效解决疾病问题。”
李颂说,AI在医生以及诊疗这两部分做得好的话,会推动中医服务行业进一步发展。
聪宝科技创始人顾高生亦表示,十年来,公司已与上万家医疗机构合作,AI辅助诊疗系统已累计生成7000余万张处方,在给大三甲医院医生做辅助诊疗的同时,也将他们的经验作为数据训练基础,往下推广到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在医共体中,AI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基层是最缺中医生的,在全国医共体当中,以县、区、村三级,可以联动共享药房,共用一套系统,辅助开中医药方子。”
数据仍是掣肘
今年开年,DeepSeek的“破圈”效用引发了全民关注AI应用的热潮,医疗行业拥抱大模型的进程在加快。以DeepSeek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可以降低大幅训练大模型的算力消耗,还极大提升推理能力。
“尤其这次Deepseek来了以后,对整个中医药行业发展,可以产生更大的应用价值,在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未来会产生更多的商业模式。”顾高生说。
尽管中医药大模型在影像诊断、智慧问诊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但由于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复杂性,中医药的数智化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
甘草医生CEO汪卫东表示,AI的出现,并非要取代医生,而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而AI也很难替代医生,因为疾病非常复杂,同时患者有时并不能完整清晰准确表达,大模型的思考能力还难以模拟医生。
多位与会嘉宾表示,在中医和AI结合上,数据的问题依旧是一大掣肘。
“数据仍然是最大的问题,中医很多数据还不清晰,比如对中医疗效的认定和评估就不那么清晰。”李永明说。
顾高生亦表示,在他们训练大模型的过程中,也发现中医药领域的数据还是比较欠缺。
在中医药领域内,虽然已经累积了几千年的经验和文献,但中医药对于人体的作用仍然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目前国内提出的中医药大模型普遍以中医药传统经验知识图谱作为训练数据,但如何用现代科学方法来解析中医药的作用原理,让中医药和靶点数据库进行一一对应,从而有科学依据地来优化和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有待解决。
不过,AI在中医药行业的应用前景,依旧被行业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