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以“低空经济重新定义城市交通”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春季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发布《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从空域管理、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空中和地面飞行保障设施、无人机、eVTOL、应用场景等六大方面,对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现状进行分析研判。
罗军表示,1000米以下空域有望在未来两年逐步下放到地级城市。随着低空飞行的常态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低空需求集中到各个城市之中,管理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管理将成为可能。这有利于企业和个人进行低空经济活动的快速申请、快速审批。
报告建议,在空域划分方面进一步细化《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中的E类空域,明确划分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的专用空域。
关于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报告认为,低空经济对一二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具有辐射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等特点。当前,我国正迎来低空经济黄金十年,在推动城市空中交通变革的同时,城市中长途物流运输等领域的通用航空需求也将逐渐增长。罗军表示,预计到2035年将会迎来通用航空高速发展期。
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罗军认为,当前各地规划建设的空中交通指挥平台和若干地面飞行服务平台投资巨大,但统一的行业标准尚不明确,将难以满足未来高频率、常态化的飞行保障需求,各城市间空中交通指挥平台也难以有效互联互通。报告建议,加快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的标准制定,推动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建设。
关于无人机的定位和发展,罗军表示,未来无人机将与AI结合得更加紧密,成为能够飞起来的机器人。在2030年,我国无人机产业将率先实现万亿规模。当前,无人机正在由消费级向大中型、功能型方向转变,多个细分赛道都有千亿级别市场潜能。
对于eVTOL产业的商业前景,报告认为,文旅只是eVTOL的过渡场景,到2030年左右,城市空中的士场景将成为最大的需求市场。
“eVTOL是低空经济的产物,主要解决两三百公里半径内,点对点、端对端的飞行需求。并将率先在经济发达地区应用于城市空中的士和快递等业务。”罗军表示,“在达到一定基础设施条件的情况下,低空物流快递应该先行,并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推进载人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