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27日电(记者安娜)27日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预计,按照当前建设速度和节奏,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
这份蓝皮书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联合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共同主编,当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于北京举办的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发布。

图为《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发布现场
近年来,全球核能发展迎来全面复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连续4年上调世界核电发展预测值,3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三倍核能宣言》,主要核能国家对核能的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加大。
蓝皮书显示,我国在运、在建核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底,我国商运核电机组57台,总装机容量5976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2024年全年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797小时,核电累计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居全球第二,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72%,年度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3.34亿吨,其中福建、辽宁省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20%。
展望未来,蓝皮书预计,国际核能竞合格局将加快演变调整;我国将继续保持开放合作姿态积极推动核能国际合作,不断完善核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先进核能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核燃料循环体系各环节技术水平,推进数智技术赋能核能高质量发展。
此外,根据这份蓝皮书,核电参与我国电力市场交易程度日益加深,未来将成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性支撑电源。
蓝皮书显示,我国核电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已从2020年的30%左右提升至2024年的46.1%,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蓝皮书预计,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随着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电力电量实时平衡、频率与电压支撑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未来,随着煤电发电量占比逐步减少,核电将是稳定托底的基础电源,在承担基荷、提供电网安全支撑、应急保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