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17条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通知》提出,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特点,加强数字人才培育,研究数字经济技能需求清单,开发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训项目。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对数字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加强数字人才培育,研究数字经济技能需求清单,开发相关培训项目,能够使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数字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力量。通过加强数字人才培育,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动力和技术支持,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通过参加相关培训项目,能够掌握数字经济领域的核心技能和知识,提高自身的就业质量和薪资待遇。同时,能够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向数字经济领域流动,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缓解传统行业的就业压力。”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加强数字人才培育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始终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坚持挖岗位、提能力、优服务、强保障,全力以赴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收入之源,更是发展大局。从当前发展形势来分析,就业市场竞争态势将激烈,稳就业将是首要经济任务。稳住就业基本盘需要进一步稳岗、拓岗,统筹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当前就业领域的焦点难题。”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企业人才工作委员会委员汪张明对《华夏时报》记者建议,研究新形势下的就业新变化、新需求,因地制宜创新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思路、新模式、新体系,鼓励用人单位释放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事实上,为畅通供需对接渠道,《通知》提出,开展“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重点面向三、四线城市倾斜岗位资源。组织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开展百所高校人社厅局长结对帮扶活动,定点联系、定向服务。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聚焦未就业毕业生普遍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聚焦困难毕业生开展结对帮扶,针对性提供3—5个高质量岗位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加快,新的就业增长点正应运而生。
此次《通知》便提出,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特点,加强数字人才培育,研究数字经济技能需求清单,开发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训项目。
对此,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与元宇宙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及秘书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两化融合委员会副会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加强数字人才培育是跟上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培育数字人才,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能够促进产业升级,数字人才的培育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推动各项就业政策集中兑现
当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而这离不开一系列就业政策的深入实施。
此次《通知》要求,大力推行“直补快办”“政策计算器”等服务方式,推动各项就业政策集中兑现。
“数字化工具的推行标志着就业政策从‘粗放覆盖’向‘精准滴灌’的范式跃迁。‘政策计算器’通过大数据分析毕业生专业、技能、地域等信息,自动推送适配的创业补贴、社保减免等政策包,将压缩政策红利释放周期。这一变革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又倒逼地方政府优化执行流程,最终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质变。此外,政策执行效率的提升可释放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通知》提出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不仅社会组织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可按规定参照企业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同时,延续实施国有企业增人增资政策。另外,还鼓励政府投资的孵化器放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免费入驻门槛,强化创业服务保障,支持自主创业。
事实上,中央已多次表示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并提供多维度全方面的创业支持保障。
王鹏认为,中央鼓励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能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人就业,促进经济活力提升。青年创业者往往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能够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鼓励创业能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缓解就业压力。创业过程能够锻炼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